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2年  第5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目录
目录
封面+目录
1992, 5(2).
摘要(176) PDF(39)
摘要:
滇池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
刘玉生, 郑丙辉, 朱学庆
1992, 5(2): 1-7.
摘要(1077) PDF(947)
摘要:
提出了滇池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模型,对污水集中治理措施,厂内治理措施与面源治理措施同时进行了优化,得出了滇池流域综合治理的优化方案,为滇池水污染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广州潮汐河网水质预测数学模型研究
李彦武, 李玉梁, 吴乾钊
1992, 5(2): 8-15.
摘要(1541) PDF(1120)
摘要:
采用有限控制体积法和隐式离散基本水质方程,根据潮汐河网的特点,利用半控制体积概念和迭加原理,导出一种适合于任意形状的均匀混合型潮汐河网水质方程的分缓解法。应用广州潮汐河网两期水文水质同步实测资料,建立溶解氧动态模型,并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水质预测,初步揭示了广州潮汐河网半月潮期间的水质变化特性。
感潮河网水域(广州河段)纵向离散系数的研究
富 国, 张永良, 李彦武, 李玉梁, 卞振举
1992, 5(2): 16-22.
摘要(1268) PDF(1046)
摘要:
感潮河网地区的污染物质混合输移的机制十分复杂,本文结合广州河段1987年枯水期的水文水质同步实测资料,利用理论分析,室内实验及计算机模拟识别等方法,对感潮河网地带的纵向离散系数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天然河流的振荡剪切离散提出了一个实用的解析分析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等效离散系数D*与振荡剪切离散系数D-的关系;利用实测数据分析了典型断面的D*/D-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计算机模拟,为广州河段提供了D*的预测公式。
伶仃洋海域的环境功能区及其发展趋势
赵章元, 宋杰远
1992, 5(2): 23-27.
摘要(1301) PDF(1458)
摘要:
根据对“七五"期间伶仃洋水环境调查结果的处理分析,找出伶仃洋目前使用功能区分布与水环境功能区发展变化之间的矛盾所在,提出对伶仃洋功能区的调整方法及其环境功能区的划分与发展趋势,并指出伶仃洋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伶仃洋海域允许负荷研究
宋杰远, 赵章元
1992, 5(2): 28-33.
摘要(1334) PDF(774)
摘要:
系统地研究了海域允许负荷的分析与计算方法。从海域污染物输入-水质响应关系出发,分析了伶仃洋沿岸污染物输入-海域水质响应的宏观规律,对污染源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计算出了不同环境功能分区下海域允许负荷量,从而指出了该海域为实现其水质目标所应采取的污染控制方案。本成果为伶仃洋海域的污染控制提供了依据。
我国砖红壤、赤红壤、红壤环境容量研究
蔡士悦, 李中菊, 张久根, 张 毅, 李 敏, 阎雨平, 史 艇
1992, 5(2): 34-40.
摘要(1522) PDF(940)
摘要:
系统研究了砖红壤、赤红壤等土壤中重金属和矿物油对农作物、微生物、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效应及重金属的形态特征。制订了砖红壤等四种土壤中Cd、Pb、Cu、As和矿物油的土壤基准;在土壤环境中物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系境动力学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土壤容量数学模型,确定了砖红壤等四种土壤容量。提出了区域水质灌溉标准,污泥农用标准及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则;建立的土壤容量计算机模拟实验系统SCME,可进行容量数值模拟和土壤污染预测等,为推广应用土壤基准和容量提供了重要工具。
光照、温度和藻类对底泥释放磷的影响
刘玉生, 邹 兰, 郑丙辉
1992, 5(2): 41-44.
摘要(1162) PDF(1120)
摘要:
在悬浮底泥与藻类体系中,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底泥释放磷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尚未见到过报道。现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下述结论:有藻存在时底泥的释放量大于无藻存在时底泥的释放量。光照度大时(一定限度下),底泥的释放量稍有增加;温度升高时,底泥的释放量加大;水柱中含泥量大时,则磷的释放量也大。此工作对在不同条件下浅湖的内负荷量计算提供了基础。
污染负荷分配计算的方法研究
李彦武, 张永良
1992, 5(2): 45-48.
摘要(1265) PDF(966)
摘要:
从技术与政策相结合的角度,对废水污染负荷分配计算的技术方法进行探讨。从可分配的水环境容量的概念出发,建立污染负荷分配相关关系。针对若干不同的污染负荷分配方法,推演出相应的污染负荷分配计算模型。
广东赤红壤、红壤含镉的农作物污染效应及其临界含量研究
阎雨平, 蔡士悦, 史 艇
1992, 5(2): 49-53.
摘要(842) PDF(305)
摘要:
通过在广东地区的盆栽试验,研究了赤红壤、红壤重金属镉对水稻和花生的污染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东地区赤红壤中镉的临界含量为0.45mg/kg,红壤为0.56mg/kg。
技术和方法
华北地区兼性塘中试研究
吴 卓
1992, 5(2): 54-58.
摘要(1358) PDF(1281)
摘要:
研究了华北地区一个串联塘系统中的一个兼性塘。该塘系统由两个厌氧塘,一个兼性塘和一个好氧塘蛆成,处理河北省沧州市的城市污水。该污水中工业污水的比例约为70%。对运行数据的分析表明,该兼性塘在去除BOD5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并且有较强的分解难降解有机物的能力,但对氨氯及SS的去除贡献甚微。示踪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兼性塘的结构设计、进水配水及出水集水装置的布量合理,可以推荐使用。在运行和研究结果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几种方法和参数,作为有关兼性塘设计使用。
A/O和A2/O法除磷脱氮工艺影响因素及除磷动力学的研究
刘玉生, 朱学庆, 刘鸿亮, 梁占彬, 杨文龙, 杜 娟
1992, 5(2): 59-64.
摘要(1418) PDF(1431)
摘要:
重点介绍A/O除磷工艺和A2/O除磷脱氮工艺,以及影响除磷脱氮工艺因素和除磷动力学的研究。工艺研究采用了动态与静态实验方法,采用色质联机研究了有毒有机物的降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A/O、A2/O工艺的BOD5去除率近于二级污水处理厂,A2/O法TP去除率近于三级污水处理厂,且去除难降解有毒有机物的效率高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动力学公式的修正使之更适于低碳源的情况。八种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工艺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