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5年  第8卷  第6期

目录
目录
封面+目录
1995, 8(6).
摘要(183) PDF(12)
摘要:
大气环境
近地层氮氧化物和臭氧的区域分布研究
田广生, 区柏森, 陈罕立
1995, 8(6): 1-6.
摘要(1340) PDF(129)
摘要:
介绍了近地层氮氧化物和臭氧的区域分布研究方法,使用简化的区域尺度大气污染物传输模型和光化学反应模型,模拟计算了1990年中国主要城市排放氮氧化物的情景下,夏季(7月)主要城市的氮氧化物和相应的臭氧在近地层的浓度分布。
湖泊富营养化
光照、温度和营养盐对滇池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刘玉生, 韩 梅, 梁占彬, 林毅雄
1995, 8(6): 7-11.
摘要(1670) PDF(88)
摘要:
研究了光照、温度与营养盐对滇地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在500~5000lx光强范围内,随光强增加,比增殖速率加大;在22~35℃区间内,比增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温度的影响大于光照;氮磷比(N/P)值在5~10范围内,比增殖速率变化较大,N/P值为14.5时,比增殖速率达最大值。滇池湖水的氮磷比值为14.4左右,与实验值相接近。根据实验结果及限制因子的定义,总体上讲,滇池中磷是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控制滇池富营养化应以控制磷为主。
湿地生态
兴安岭地区湿地生态环境及其保护对策
于砚民
1995, 8(6): 12-16.
摘要(1398) PDF(84)
摘要:
介绍了大小兴安岭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形成,就湿地植被形成的主要因素─—气候和地貌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大小兴安岭湿地类型主要属低位、中位和高位沼泽类湿地及其自然演替过程,指出了湿地现有生态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保护对策提出合理建议。
分析监测技术
固体废物样品全溶解方法的比较研究
李国刚, 刘 京, 齐文启
1995, 8(6): 17-19.
摘要(1278) PDF(88)
摘要:
采用容器敞口酸消解、高压釜密闭酸消解及微波辅助酸消解3种溶样技术,对电镀污泥、尾矿渣、铬渣、砷钙渣、铅锌渣以及粉煤灰等固体废物试样的全溶解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敞口酸消解方法难以达到全溶解,繁琐耗时,易产生二次污染;高压釜密闭酸消解法溶解效果较好,但耗时和不安全;微波辅助酸消解法溶解效果最好,还具有快速方便,较少二次污染等特点。
检测单个气溶胶粒子的薄膜法
张代洲, 钱公望, 秦 瑜
1995, 8(6): 20-24.
摘要(1221) PDF(98)
摘要:
介绍一种检测大气中单个气溶胶粒子的方法(薄膜法),这种方法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单个粒子的形态特征或粒子与特定试剂反应生成物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来确定粒子中所含成分.并且可以根据采集粒子时的抽气速度、采集时间和粒子的捕捉率推算出空气中粒子的分布,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地面观测,也适用于气球或飞机进行高空观测。
大气样品中酞酸酯的分离与测定研究
王西奎, 王筱梅, 徐广通, 孟平蕊, 林 蔚
1995, 8(6): 25-28.
摘要(1439) PDF(105)
摘要:
建立了以硅胶薄层色谱法预分离,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酞酸酯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回收率达90%以上。利用该方法分析济南市大气颗粒物中酞酸二丁酯和二异辛酯的污染浓度分别为457和595ng/m3
废水治理技术
加压接触氧化法处理啤酒废水技术
胡金波, 孔献珍
1995, 8(6): 29-31.
摘要(1246) PDF(115)
摘要:
介绍了加压接触氧化法处理啤酒废水的技术,当进水COD在1600mg/L左右,停留时间在6~7h时,COD去除率达90%以上。
高稳定活性硅酸SPSA在污泥脱水应用中的研究
李玉江, 吴 涛
1995, 8(6): 32-36.
摘要(1935) PDF(93)
摘要:
以NaO·3.2SiO2、H2SO4和Al2(SO4)3为原料,制备出高稳定活性硅酸絮凝剂SPSA,研究了它在污泥脱水应用中的絮凝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向生化处理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中投加相对于污泥量2.0%的SPSA,在5×104Pa真空度下过滤脱水,污泥含水率由99.4%下降为70.0%,污泥体积降为原体积的1/50,燃烧热值增大50倍,污泥比阻下降,并且所得滤液澄清,透光率高。
高浓度酚水的湿式氧化研究
唐受印, 汪 大, 刘先德, 谭天恩
1995, 8(6): 37-41.
摘要(1384) PDF(95)
摘要:
在1L高压釜中进行了高浓度苯酚水溶液的间歇湿式氧化实验研究。原水COD_cr为7804~87002mg/L,反应温度150~250℃,氧分压0.7~5.0MPa。结果表明湿式氧化对进水浓度的适应性强,有机物分解快。经30min氧化,COD_cr降低52.9%~90%,苯酚分解86%~99%。表观动力学分析表明反应速度与COD_cr和氧分压分别呈0.873和0.244次方关系,反应活化能为29.43kJ/mol。
环境评价与预测
户外热环境质量评价
董 靓, 陈启高
1995, 8(6): 42-44.
摘要(1472) PDF(92)
摘要:
就户外热环境质量评价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安全性要求是户外热环境设计或评价的基本原则;提出户外热环境质量热指标应将环境物理变量与个人变量分开而仅描述户外环境炎热程度的观点;推荐湿黑球温度WBGT作为综合热指标,并给出了可直接从普通环境参数预测WBGT的关联式。
废气排放量灰色建模新法初探
向跃霖
1995, 8(6): 45-48.
摘要(1145) PDF(87)
摘要:
在研究和指出灰色建模常规方法理论缺陷的基础上,结合某化工厂废气排放预测实践,初步探讨和提出了将原始动态数据序列经过线性或指数变换,采用黄金分割法选取背景值的直接建模方法。初步研究表明,该方法较灰色建模常规方法在改善序列随机性、提高预测精度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和合理性,拓宽了GM(1,1)模型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山东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预测模型
李 峰
1995, 8(6): 49-52.
摘要(1459) PDF(84)
摘要:
介绍了灰色理论之GM(2,1)模型的建模思想,并成功地应用于山东省SO_2排放总量的预测,其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性很好,表明GM(2,1)模型预测区域SO_2排放总量是可行的。
灰色系统模型在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中的应用
董洪艳, 陈淑媛
1995, 8(6): 53-57.
摘要(1425) PDF(87)
摘要:
把大气环境作为一个灰色系统,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大气中的降尘及总悬浮物做出科学的预测,并进行灰色模型的精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