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第17卷  第5期

目录
目录
封面+目录
2004, 17(5).
摘要(174) PDF(11)
摘要:
大气环境
北京市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特征
张靖, 邵敏, 苏芳
2004, 17(5): 1-5.
摘要(1672) PDF(131)
摘要:
采用预浓缩—GC-MS方法分析了北京市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共检测出108种,其主要成分是饱和烷烃(33%)、芳香烃(21%)、烯烃(16%)、卤代烷烃(20%)、卤代烯烃(9%)和卤代芳香烃(1%),总VOCs平均质量浓度为(163 7±39 0)μg m3。更重要的是,在检出物中有54种是有毒有害的物质,主要成分是苯系物和卤代烃,其中苯,甲苯,丙烯,1,3-丁二烯,氯乙烯和1,2-二氯乙烷是含量最高的组分。
深圳市空气中多氯联苯污染的初步研究
李春雷, 麦碧娴, 郝永梅, 王新明, 盛国英, 傅家谟
2004, 17(5): 6-9.
摘要(1489) PDF(87)
摘要:
于2001年春季使用大流量采样器对深圳市气相和颗粒相空气样品进行采集,分析其中的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和分布,计算出PCBs的氯数分布和气 固两相之间的分配,并将所得结果与国外的同类研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深圳市空气中PCBs的质量浓度处于中等污染水平;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深圳市空气中颗粒相PCBs的质量浓度贡献远高于其他地区的对应值;lgKp与lgPL0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深圳市空气中的PCBs接近气 固分配的平衡状态。
北京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周家斌, 王铁冠, 黄云碧, 毛婷, 钟宁宁, 张逸, 张晓山
2004, 17(5): 10-14.
摘要(1078) PDF(84)
摘要:
采集北京城乡结合区和郊区冬季12个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不同粒径样品,用色谱-质谱技术分析鉴定了75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并对各粒径中美国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做了定量分析,研究其在不同粒径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城乡结合区大气颗粒物中优控多环芳烃总量明显高于郊区;郊区和城乡结合区大气分别有68%和85%的优控多环芳烃吸附在粒径小于2 0μm颗粒物上;可吸入颗粒物中都相对富集高环数的多环芳烃;2个地区主要污染源可能为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燃煤的影响相对较大。
水环境
哑铃湾网箱养殖海域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形态分配特征
王文强, 韦献革, 温琰茂
2004, 17(5): 15-18.
摘要(1018) PDF(84)
摘要:
对哑铃湾养殖网箱下沉积物、养殖区和非养殖区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形态分配特征做了4个季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NNEX以外,其他形态氮的含量都是养殖网箱下沉积物>养殖区沉积物>非养殖区沉积物,并且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这一规律越明显;但各形态氮之间的比例在三类海域沉积物中有所不同,w(NO) w(NT),w(NEX) w(NI),w(NH+4-N) w(NEX)都是养殖网箱下沉积物>养殖区沉积物>非养殖区沉积物,养殖历史最长的S6站点养殖网箱下沉积物比例最高,网箱养殖明显增大了NO,NEX和NH+3-N) 4-N的含量,而w(NI) w(NT),w(NNEX) w(NI),w(NO-w(NEX),w(NO-2-N) w(NEX)则呈相反的规律;各形态氮之间及其与有机质之间的相关性在三类海域沉积物中也不尽相同,养殖网箱下沉积物中,w(NH+4-N)与w(NT),w(NO),w(NI)及有机质与w(NT),w(NO)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渤海大沽河河口底质-水界面耗氧特性
李捍东, 孟伟, 郑丙辉, 雷坤, 齐凤霞, 王继龙
2004, 17(5): 19-22.
摘要(962) PDF(99)
摘要:
通过对天津大沽河河口底质-水界面细菌降解有机物的耗氧模拟实验,研究河口底质生物耗氧机制。探讨了底质-水界面有机物的耗氧特点及总耗氧中生物耗氧和非生物耗氧所占比例。通过底质-水界面细菌种类、数量、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来判断细菌对含碳源、氮源的有机物的作用。结果表明,20℃,0~14h内,实验期间内平水期河口底质-水界面的生物耗氧和非生物耗氧的比例分别为82 1%和17 9%。异养细菌与有机物及营养盐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河口底质-水界面中异养细菌的组成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66%,革兰氏阴性菌只占34%。
三峡水库二维随机水质模拟预测研究
许其功, 刘鸿亮, 曾光明, 苏小康, 何理, 徐敏
2004, 17(5): 23-26.
摘要(1388) PDF(104)
摘要:
由于污染物在水流中的扩散迁移过程受水温、局部流速与流向及河道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排污口下游处任一点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均是一个波动变化的量,而不是恒定值。显然,要精确地描述这种波动与变化,确定性模型已不合适,必须依赖随机水质模型的建立。为精确地描述与模拟水库建成后长江干流的水质变化趋势,建立了二维随机水质模型。
生态毒理
海洋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对无脊椎动物的影响
朱丽岩, 齐亚超, 刘光兴
2004, 17(5): 27-31.
摘要(1116) PDF(106)
摘要:
海洋环境中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即"内分泌干扰物",EDCs)主要来源于陆源污染和海上排污。它们包含多种类型,其作用机理复杂,表现出拟天然激素或抗天然激素的作用。笔者着重介绍了EDCs对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棘皮动物以及多毛类环节动物等几类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生殖以及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及研究进展,揭示了其危害的严重性以及在该领域中所存在的巨大的研究空间,同时还探讨了海洋环境中EDCs研究的发展趋势。
聚天冬氨酸的环境影响研究
陶虎春, 黄君礼, 杨士林, 张玉玲, 邢立国
2004, 17(5): 32-34.
摘要(1250) PDF(86)
摘要:
对聚天冬氨酸(PASP)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综合研究。好氧生物降解性试验表明,PASP属易生物降解性有机物。种子发芽试验显示,1000mg L以下的PASP对单子叶植物(小麦)和双子叶植物(黄瓜)的发芽率和芽形态无显著影响。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LD50≥5000mg kg,PASP为实际无毒物质。微核试验中,剂量≤5 0g kg时,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的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相近,PASP不是染色体畸变型致突变物质。Ames试验显示,对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在加与不加S9,剂量为0 008~5mg 皿时,PASP的诱变指数最大值为1 45,诱变指数最小值为0 67,呈阴性,PASP也不是基因突变型致突变物质。综合各试验结果,可以初步认为PASP是环境友好型化合物。
氨基酚类化合物对鲤鱼(Cyprinus caprio)肾细胞遗传毒性的影响
厉以强, 孙立伟, 曲甍甍, 孔志明, 刘征涛
2004, 17(5): 35-37.
摘要(1171) PDF(96)
摘要:
应用彗星试验技术,通过检测分级与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氨基酚类化合物在鲤鱼体内暴露72h后对其肾脏细胞DNA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3种氨基酚类化合物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其损伤程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 05,P<0 01);同时,4个损伤指标AU,TDNA,MT及MOT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结果也表明3种化合物所表现出的基因毒性差异可能与其结构有关。试验表明鱼类肾细胞彗星试验在环境质量监测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固体废物
废聚酯醇解条件的研究
席国喜, 邢新艳, 孙晨
2004, 17(5): 38-40.
摘要(1700) PDF(85)
摘要:
研究了废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醇解条件对产物的羟值及平均分子量的影响,表明在196~198℃时,m(乙二醇) m(PET)=2,催化剂醋酸锌用量为PET质量的1%,醇解3~3 5h,聚酯PET降解很彻底,产物羟值(以KOH计)可达368mg g以上,平均分子量在305以下,主要成分是对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BHET)单体及其低聚物。DSC和IR验证了产物的组成。
中国典型城市垃圾填埋场甲烷δ13C特征研究
刘建国, 邵可声, 邵敏, 张远航, 唐孝炎
2004, 17(5): 41-43.
摘要(1359) PDF(134)
摘要:
城市垃圾填埋场是全球甲烷源中具有可削减意义的重要人为甲烷源。甲烷13C同位素特征是区域和全球甲烷源源强恒算的一个重要定量因子。研究测得中国阿苏卫垃圾填埋场甲烷δ13C特征值的一般范围为-54 9‰~-49 0‰,反映出了城市垃圾填埋场普遍的甲烷δ13C特征。研究表明,在排气系统方面与国外垃圾填埋场的结构差异和特定的场地条件,使阿苏卫垃圾填埋场排气系统和覆土层排放的甲烷都经历了相当程度的氧化,二者的甲烷δ13C特征值差异并不显著,普遍略重于国外相应研究结果,显示出较为显著的氧化特征。
两阶段ASBR处理厨房垃圾的实验研究
徐剑波, 张波, 蔡伟民
2004, 17(5): 44-47.
摘要(1023) PDF(96)
摘要:
应用两阶段ASBR技术对厨房垃圾进行实验室规模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总COD的去除率为77 6%,而总TS的去除率为72 21%,系统的产CH4率以TS和容积负荷计分别为212mL g和0 67L (L·d)。同时,研究发现适宜的pH值水解相为4~5,甲烷相为7~8;适宜的HRT水解相为5d,甲烷相为13 3d;适宜的固体浓度水解相TS为8%,甲烷相TS为7%;适宜的负荷(以TS计)水解相为16g (L·d),甲烷相为5 23g (L·d)。
治理技术与方法
膜-生物反应器中微型动物变化与活性污泥状态相关性研究
王勇, 孙寓姣, 黄霞
2004, 17(5): 48-51.
摘要(1404) PDF(90)
摘要:
近年来出现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是一种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新型工艺。由于该工艺污泥停留时间长、污泥浓度高等特点,与常规活性污泥工艺差距较大,所以对反应器内的生物相监测是研究其处理机理的重要内容。笔者采用处理生活污水的MBR工艺连续流小试运行方式,结合生物学分析方法,对系统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微型动物进行了连续跟踪监测。结果发现,微型动物优势种群及其数量随环境变化而波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按照运行时间的顺序,游动型纤毛虫、红斑瓢体虫、轮虫及累枝钟虫、表壳虫,交替成为优势种群。系统内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后,微型动物种类减少,主要优势种群为轮虫、累枝钟虫、表壳虫。微型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发挥吞食作用以控制系统内活性污泥总量的增长,而活性污泥的状态特性又会反作用于微型动物的生活过程及数量的变化过程。MBR系统中,微型动物与活性污泥整体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
胞外聚合物(EPS)在藻菌生物膜去除污水中Cd的作用
张道勇, 赵勇胜, 潘响亮
2004, 17(5): 52-55.
摘要(1759) PDF(91)
摘要:
藻菌生物膜在自然水体和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普遍存在,它们在去除水体中重金属起重要作用。笔者在室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丝藻(Ulothrixsp.)-细菌生物膜所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与藻菌生物膜去除毒性金属Cd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EPS主要由丝藻产生,其含量与污水中Cd的去除效率及生物膜中Cd的积累量之间相关性良好。而且,丝藻所分泌的EPS为与其共生的细菌及其本身提供了一个缓冲Cd毒性的微环境,这使藻菌生物膜能在不利的环境中保持较高的活性并能持续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Cd。
漂白粉和敌百虫对净化养鱼水生物膜活性的影响
战培荣, 刘伟, 陈中祥, 刘永, 赵彩霞
2004, 17(5): 56-59.
摘要(1471) PDF(110)
摘要:
以附着在固体表面的生物膜为材料,实验研究了渔药漂白粉和敌百虫对其菌类数量及活性的影响。通过分析生化需氧量(BOD5)的曲线,测定实验前后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和水中化学需氧量(CODMn)、铵氮(NH+4-N)的质量浓度,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ρ(漂白粉)小于6 17mg L,生物膜的活性能够恢复;ρ(漂白粉)为0 7mg L时,15d后生物膜的活性可恢复80%以上。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虽然敌百虫对生物膜的活性和水质净化能力影响不明显,但也应谨慎使用以防止污染环境。
生态土壤深度处理系统启动周期的研究
王海丽, 孔海南, 吴德意, 何龙
2004, 17(5): 60-63.
摘要(1173) PDF(79)
摘要: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在2种实际工程用土和2种水力负荷条件下,考察了生态土壤深度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及其各自的启动周期;同时对整个系统的启动周期的判断以及同类生态工艺的启动周期的判断方法做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土壤深度处理系统的TP,CODCr和氨氮的去除启动周期分别为15~20,23~34和32~37d,系统的启动周期为37d左右。该系统属于非均匀混合型、多生态层次的生态处理工艺,其反应机理包括物理化学吸附作用、微生物生化作用和生态效应3类。启动周期完成的判断原则为:物理化学吸附作用是生化过程的结束;微生物生化作用是达到相应出水标准后稳定1周;高等植物的生态效应可以忽略,微生物生态系建立和稳定后的生态效应则视出水稳定达标情况而定,出水水质波动但达标的情况,即认为完成;反之,则达标稳定1周即认为完成。
北京地表水中三氟乙酸的测定
曾铮, 张剑波, 胡建信, 刘小鹏, 朱燕, 孙震
2004, 17(5): 64-67.
摘要(1363) PDF(89)
摘要:
三氟乙酸是HFC-134a等氯氟烃替代品的降解产物,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笔者建立了测定TFA质量浓度的实验方法:将样品中的三氟乙酸与硫酸二甲酯在浓硫酸介质中衍生为三氟乙酸甲酯(MTFA),利用MTFA的易挥发性,以顶空进样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检测样品中MTFA的质量浓度,进而得到环境水样中TFA的质量浓度。并应用该方法测定了北京部分地表水体中三氟乙酸的质量浓度。测定结果:北京青年湖水样和北海水样中的ρ(三氟乙酸)分别为78和93ng L,而北京大学自来水水样中ρ(三氟乙酸)低于方法检测限10ng L。
甲壳素与氯基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郑少奎, 刘加刚, 杨志峰
2004, 17(5): 68-70.
摘要(1359) PDF(75)
摘要:
以片状甲壳素(聚氨基葡萄糖)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温度(5,15,25℃)下五氯酚(PCP)的吸附动力学;考察了温度(5,15和25℃)、盐度(w(NaCl)为0~7%)、pH值(pH5~8)、氯原子取代等对氯酚吸附的影响;比较了5℃时7种氯酚(PCP,三氯酚(2,4,6-TCP),4种二氯酚(2,5-DCP,3,4-DCP,2,3-DCP,2,6-DCP)和单氯酚(3-MCP))的吸附容量。结果表明,低温使五氯酚在片状甲壳素上的吸附速率显著降低,但同时增加甲壳素的吸附容量;5℃条件下,pH>6 5时,PCP吸附量降低一半后趋于稳定;w(NaCl)高于1%时,几乎完全抑制了PCP的吸附。7种氯酚在片状甲壳素上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PCP>TCP>DCP>MCP,其中4种DCP具有相似的吸附性能。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
林兴桃, 王小逸, 陈明, 任仁
2004, 17(5): 71-74.
摘要(1269) PDF(102)
摘要:
建立了以HLB固相萃取柱和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的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进行萃取条件的优化,确定固相萃取的优化条件为:洗脱剂组成为V(甲醇)∶V(乙醚)=1∶19,洗脱速率为1 0mL min,洗脱体积为9mL,清洗剂组成为V(甲醇)∶V(水)=1∶19。8种物质峰面积对浓度进行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9,最低检出限为0 10~0 62μg L,回收率为75 1%~115 5%,相对标准偏差为0 9%~2 2%。同时将该方法应用于废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的测定,检出DEP,BBP,DBP和DEHP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
专论
城市物质代谢及其调控
段宁
2004, 17(5): 75-77.
摘要(1226) PDF(116)
摘要:
对比研究了城市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物质代谢的主要差别。从现代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城市物质代谢涉及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结构性分类研究,建立了城市物质代谢的控制论理论模型。
建设内陆水体污染遥感监测信息数据库
刘建东, 李广瑞, 卢广平, 牛海宁, 王丽佳, 李岩
2004, 17(5): 78-80.
摘要(1238) PDF(98)
摘要:

建设监测数据库是现代监测方法和手段的延伸,可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力支撑。遥感监测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能为抚顺市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示范系统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存储及查询支持,对水环境管理和饮用水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水库及河流各种污染物信息量大的特点,该数据库有适用应用软件支撑,并有数据输入、修改、删除、查询、输出、处理及生成各种图表等功能。笔者对建设内陆水体污染遥感信息数据库有关技术要求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