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25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目录
目录
封面+目录
2012, 25(3).
摘要(152) PDF(10)
摘要:
济南市秋末冬初大气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污染水平及来源
孙玉伟, 周学华, 袁琦, 马强, 周声圳, 徐政, 马玉洁
2012, 25(3): 245-252.
摘要(1778) PDF(148)
摘要:
2009年11月23日─12月7日在济南市区对PM2.5、BC(黑碳)和污染物(SO2、NOx、NO、NO2和CO)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观测期间ρ(PM2.5)、φ(SO2)和φ(NOx)分别为171μg/m3、54.3×10-9和107×10-9.其中,φ(SO2)与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日标准值相当,φ(NOx)是标准的2.2倍,ρ(PM2.5)是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5μg/m3)的4.89倍.污染事件期间ρ(PM2.5)、φ(SO2)和φ(NOx)分别达到222μg/m3、74.4×10-9和158×10-9,是非污染期间的1.78、1.67和1.77倍.观测期间SO2主要来源于燃煤排放.在11月25─26日的污染事件中,NOx、BC和PM2.5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除局地源外,东北风经过济南东北部工业区时也将污染物传输到采样点;而在12月1─2日的污染事件中,以静风为主,污染物积聚,NOx和BC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PM2.5除了一次污染物,很可能包含一定比例的二次污染物.在非污染事件中,NOx和BC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部分NOx很可能来源于燃煤排放,而PM2.5主要来源于一次源排放.
石油炼化行业恶臭气体成分谱研究
翟增秀, 邹克华, 李伟芳, 韩萌, 张欢
2012, 25(3): 253-258.
摘要(1655) PDF(289)
摘要:
为研究石油炼化行业恶臭污染排放现状,采用冷阱富集-GC/MS技术研究了天津一家典型石油炼化企业不同处理单元空气中臭气的组成、主要组分含量及成分谱.在所采集的样品中,定性分析共检测到140种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硫化物、烷烃、烯烃、卤代烃、苯系物和含氧有机物六大类物质.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主要处理单元恶臭污染物浓度总体水平由高至低表现为气分处理装置>污油罐处理装置>汽柴油处理装置.结合数据分析,初步识别了石油炼化厂主要处理单元的特征污染物,气分处理装置有丙酮、2-丁烯、丁烷、乙硫醇、甲硫醚和甲硫醇,汽柴油处理装置有丙酮、丙烯、异丁烷、正戊烷和对二乙苯,污油罐处理装置有1-丁烯、2-丁烯、1-戊烯、丙酮、丙烯和乙硫醇.
杭州市超细微粒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
付志民, 孙在, 贾峥, 谢小芳
2012, 25(3): 259-264.
摘要(1707) PDF(147)
摘要:
应用FMPS(fast mobility particle sizer)对杭州市城区和城郊工业园区超细微粒的数浓度及粒径分布进行现场跟踪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大气超细微粒在5~500 nm内,主要呈对数双峰分布,峰值粒径多处在10~50 nm间.城郊工业园区的平均总数浓度最高,达4.11×104 cm-3,最高值出现在中午,而城区的峰值粒径区间整体右移,表明超细微粒污染较轻.超细微粒数浓度在上午和下午的上、下班期间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夜间浓度普遍降低,但偶有波动.部分工厂有夜间工作情况,故夜晚空气质量的下降也应引起重视.
高里程出租车的排放控制措施
朱传勇, 胡京南, 鲍晓峰, 高宇, 张巍, 张宇
2012, 25(3): 265-269.
摘要(1560) PDF(125)
摘要:
出租车排放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对高排放出租车加严管理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北京市选取6辆有代表性的高里程汽油出租车,较全面地评估了维护保养、更换三元催化器对出租车油耗和排放的影响,以及三元催化器在更换后的老化情况.研究表明:常规的维护保养可显著改善车辆的燃油经济性,保养后车辆的100 km油耗比原车降低了2%~4%,但对THC和NOx排放的影响很小.原车排放越高,更换三元催化器的减排效果越显著,且更换第一级三元催化器(前三元催化器)和同时更换第一、二级三元催化器(前、后三元催化器)的减排效果差别较小.更换三元催化器后行驶里程约18.5×104 km时,有4辆出租车对CO、THC和NOx的减排比例仍保持在45%、26%和29%的平均水平,说明更换三元催化器后,在约20×104km的行驶里程内对气态污染物能保持较好的减排效果.
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对白洋淀水质影响的原位围隔试验
王瑜, 刘录三, 舒俭民, 刘存歧, 马晓利
2012, 25(3): 270-275.
摘要(1349) PDF(120)
摘要:
在白洋淀建成14个原位围隔(9 m2/个),分别按10、20和30株/m2的密度种植穗花狐尾藻、金鱼藻,研究不同密度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在调控水体富营养化方面的效能与稳定性.结果表明: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能有效控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并改善水体SD(透明度),其中密度为10株/m2穗花狐尾藻(平均长度为83 cm,平均湿质量为37.1 g)和密度为20株/m2金鱼藻(平均长度为68 cm,平均湿质量为31.2 g)的围隔控制效果明显,水体中ρ(TN)和ρ(TP)都明显下降,SD增加,浮游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水体营养状态指数(TSIM)明显下降;但高密度沉水植物可能造成水体ρ(Chla)和营养盐含量的反弹.研究证明,种植合理密度的穗花狐尾藻、金鱼藻有利于改善白洋淀水质.
嘉陵江重庆段DOM三维荧光光谱的平行因子分析
蔡文良, 许晓毅, 杜娴, 朱虹, 罗固源
2012, 25(3): 276-281.
摘要(1872) PDF(118)
摘要:
应用平行因子分析法对2010年6月嘉陵江重庆段水体13个取样点DOM(溶解性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指纹识别.结果表明,嘉陵江重庆段水体可识别出4类5个荧光组分,包括类富里酸荧光组分C1(250、320 nm/400 nm)和C4(230、340nm/450 nm)、类腐殖酸荧光组分C2(260、360 nm/450 nm)、浮游生物产生的荧光组分C3(260 nm/380 nm)和类蛋白物质荧光组分C5(280 nm/330 nm).它们的贡献率依次为类富里酸18%~38%,类腐殖酸11%~18%,浮游植物8%~22%,类蛋白物质33%~49%.嘉陵江重庆段水体的有机物污染主要以来自工业、生活污水和其他人为活动产生的陆源污染输入为主,其次是浮游植物和水体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污染.13个取样点的总荧光强度在空间分布上由西到东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
宁波东钱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动态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熊晶, 蒋小明, 王丑明, 谢志才, 敖鸿毅, 刘剑彤
2012, 25(3): 282-289.
摘要(1620) PDF(144)
摘要:
2009年4月—2010年1月,对东钱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季度调查,并对其环境状况进行生物学评价.共记录底栖动物3门4纲28属30种,其中寡毛类5种、水生昆虫18种、软体动物7种.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和群落周年次级生产量分别为1 233 m-2、8.0 g/m2(以湿质量计)和35.3 g/(m2.a)(P/B系数法估算),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秋、冬季显著高于春、夏季.东钱湖底栖动物优势种为红裸须摇蚊、长跗摇蚊、菱跗摇蚊和霍甫水丝蚓,红裸须摇蚊为冬季单一优势种.依据底栖动物密度的多维序列分析,可将东钱湖分为4个湖区.基于GIS平台,运用克里格插值法,构建动物参数及BI(Hilsenhoff生物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显示东钱湖底栖动物群落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摇蚊幼虫多分布在谷子湖及中部湖区,而软体动物主要聚集在中部偏西南及北部湖区.BI评价结果表明,东钱湖的整体水质为中度污染(BI为7.58),其在时空上有较大差异.其中,2009年4、7、9月为轻度污染(BI为6.66~7.33),2009年11月—2010年1月为中度污染(BI为8.32~8.39);在空间尺度上,中部及北湖偏东部湖区污染较轻,其次为谷子湖及五里塘湖区,南湖偏南部湖区污染较重.
甘肃省陇东塬区土壤及农作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潘峰, 赵艳萍, 梁俊宁, 周立辉, 陈丽华, 马金珠
2012, 25(3): 290-296.
摘要(1482) PDF(126)
摘要:
通过测定甘肃省陇东塬区马岭、西峰和华庆油田区土壤以及小麦、苹果、油菜中Cu、Ni、Cd、Pb、Cr、Zn等6种微量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研究塬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转移、富集能力.结果表明:塬区土壤中w(Zn)明显高于其他5种元素,其平均值达111.64 mg/kg;w(Cd)最小,在1.64~3.38 mg/kg之间;其余4种元素(Cr、Pb、Ni、Cu)质量分数在20~70 mg/kg之间.当地主要农作物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富集能力一般,其中根部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大,地上部位均较小.
景观元素视觉特性对其感知优先度的影响分析
张婷, 罗涛, 甘永洪, 邱全毅
2012, 25(3): 297-303.
摘要(1497) PDF(111)
摘要:
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景观资源影响评价研究的基础,采用照片测试法对景观元素感知优先度进行研究,分析了景观元素的客观视觉特性对其感知优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景观元素的感知优先度得分不同.②景观元素感知优先度受到景观元素视觉特性的影响.元素的相对面积、形状以及在视域范围内所处的位置都会影响人们对景观元素的感知.相对面积较大、形状较规则、边界整齐且位于视域中下部的景观元素更易被识别,感知优先度得分相应较高.③元素视觉特性对于景观元素感知优先度的影响随元素类别不同而有明显差别.
沂河小埠东橡胶坝蓄水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胡彦兵, 赵海峰, 许庆, 冯学岭, 汝少国
2012, 25(3): 304-310.
摘要(1555) PDF(119)
摘要:
为探讨沂河小埠东橡胶坝对蓄水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和富集的影响,在该河段设置了8个监测站位,分别于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监测了表层沉积物和水体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w(As)、w(Cd)、w(Cr)、w(Cu)、w(Hg)和w(Pb)的平均值分别为6.65、0.40、71.21、42.48、0.15和41.54 mg/kg,而表层水体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均符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蓄水段沉积物浓缩系数为2.85×103~3.04×105,并且坝前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从上游到下游递增,说明橡胶坝的建成促进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SQG)方法评价表明,蓄水段As处于低风险水平,Cd、Cr、Cu、Hg和Pb均处于中等风险水平,其风险水平Cr>Cu>Pb>Hg>Cd>As.建坝后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坝前沉积物中重金属富集的主要原因.
合肥市场6种淡水鱼体内Cu、Pb和Cd的分布及食用风险
夏泽慧, 王兴明, 楼巧婷, 刘桂建
2012, 25(3): 311-315.
摘要(1650) PDF(173)
摘要:
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并最终在人体中富集的事实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从合肥市场采集鲢鱼、鲈鱼、鳜鱼、鳊鱼、鲫鱼和草鱼,研究Cu、Pb和Cd在这6种鱼体内的分布和食用风险.结果表明:鲢鱼、鲈鱼、鳜鱼、鳊鱼、鲫鱼和草鱼的肌肉中w(Cu)、w(Pb)和w(Cd)均低于我国NY 5073—2006《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及澳大利亚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理事会制定的人体消费卫生标准,其总重金属食入健康风险数值也小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5.0×10-5 a-1,说明合肥市场上这6种淡水鱼的肌肉通过食入途径所产生的Cu、Pb和Cd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水平.
浙江温岭人群暴露参数
杨彦, 李定龙, 于云江
2012, 25(3): 316-321.
摘要(1652) PDF(116)
摘要:
以浙江温岭市人群为研究对象,在借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暴露参数方法学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不同途径下人群呼吸、皮肤、经口等暴露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男性、女性的呼吸速率分别为13.95和10.88 m3/d,分别比美国低34.81%和7.80%;男性、女性的体表面积分别为1.89和1.65 m2,分别比美国低3.57%和2.37%.研究地区成人饮水量为3 355.9 mL/d,饮食量为1 288.6 g/d,主要食用米、面及其制品和蔬菜,分别占41.63%和29.50%.如在同等条件下参考美国暴露参数,将会造成呼吸暴露剂量和经口暴露剂量偏小,而皮肤暴露剂量偏高的现象,在对浙江地区人群进行暴露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时,将会造成2.03%~80.59%的误差.
山地城市排水管网特细颗粒物特性及变化规律
吉芳英, 晏鹏
2012, 25(3): 322-327.
摘要(1664) PDF(125)
摘要:
对山地城市排水管网中特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Zeta电位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和ρ(SS)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对相关水化学参数(如电导率、pH)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细颗粒物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ρ(SS)和电导率分别为21.04~73.53μm、-20.83~-11.15 mV、106~492 mg/L和973~2 445μS/cm,其统计平均值分别为(43.74±14.12)μm、(-17.95±1.88)mV、(233±90)mg/L和(1 343±331)μS/cm;pH为7.25~7.63.工业废水的排入对排水管网特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Zeta电位分布特征以及电导率有显著的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传统沉砂池对进水中特细颗粒物的去除能力相当有限,特细颗粒物会直接进入生物处理系统.
电芬顿氧化法处理酸性橙Ⅱ模拟废水
廉雨, 赖波, 周岳溪, 周继红, 庞翠翠
2012, 25(3): 328-332.
摘要(1673) PDF(177)
摘要:
为分解酸性橙Ⅱ分子结构中的偶氮键和萘环,提高酸性橙Ⅱ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电芬顿氧化法处理质量浓度为300mg/L的酸性橙Ⅱ模拟废水,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对电芬顿系统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模拟废水ρ(CODCr)由377.8 mg/L快速降至276.9 mg/L时,消耗的电量分别为300 C(10.0 mA/cm2)、810 C(7.5 mA/cm2)、2 190 C(5.0mA/cm2)和1 710 C(2.5 mA/cm2),说明在高电流密度条件下,电芬顿反应器能够高效快速地分解酸性橙Ⅱ,同时消耗最低的电量.电芬顿系统处理出水的紫外可见光谱检测结果表明,在较高电流密度(7.5 mA/cm2)条件下,电芬顿系统仅需要10 min就能够基本完全分解酸性橙Ⅱ分子结构中的偶氮键和萘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小麦秸秆生物碳质吸附剂从水中吸附硝基苯的机理
张继义, 李金涛, 鲁华涛, 韩雪, 徐春梅
2012, 25(3): 333-339.
摘要(1679) PDF(115)
摘要:
在炭化温度为300℃下,以小麦秸秆为材料制备生物碳质吸附剂,采用批量平衡试验,研究了其对水中硝基苯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及热力学角度探讨其吸附硝基苯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硝基苯在生物碳质上的吸附过程符合拉格朗日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反应活化能为12.2 kJ/mol;吸附行为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描述,饱和吸附容量为91.58 mg/g.由吸附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的等量吸附焓变(ΔH)<0,吸附自由能变(ΔG)<0,吸附熵变(ΔS)>0,表明生物碳质对硝基苯的吸附为放热和熵减少的自发过程.
复合菌群产絮凝剂MAC37的特征及其在黏合剂废水中的应用
苏晓梅, 张慧芳, 申秀英, 丁林贤, 横田明
2012, 25(3): 340-345.
摘要(1533) PDF(123)
摘要:
以利用复活促进因子(Rpf)从土壤和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得到的菌种作为筛选絮凝剂产生菌的菌源,采用高岭土悬浊液为活性评价体系,筛选出4株絮凝率高于50%的菌株.经两两菌株复配,构建出产高效絮凝剂的复合菌群M3+M7,该菌群经优化培养后,絮凝率达96.27%.将其产生的絮凝剂进行提纯固化得絮凝剂粗品MAC37,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将复合菌群的发酵液应用于黏合剂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MAC37的主要成分为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74.5%和20.4%;黏合剂废水经复合菌群发酵液絮凝处理后,浊度、色度及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92.57%、94.73%和92.12%.
基于边界定位法的填埋场渗漏检测
陈亚宇, 能昌信, 董路, 王振翀
2012, 25(3): 346-351.
摘要(1484) PDF(153)
摘要:
提出了以传输线模型为基础的新型填埋场渗漏检测方法,并且建立了填埋场渗漏检测的非均匀传输线模型.利用模型中边界电气量以及渗漏区域2个分界面电压连续的基本原理推导出测距方程,通过线路两端电气量的采样值,计算模型的特性阻抗和传播系数.结果表明:检测频率为30 MHz时,渗漏和未渗漏区域的衰减常数和相位常数差异性最大;同一频率下,渗漏区域的值高于未渗漏区域;特性阻抗的模值随频率增加而减小,辐角则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测量中不同步采样对测距精度有一定影响.为提高测距精度,应选用较高的检测频率并保证两端电气量同步采样.
黄河泥沙吸附砷污染物室内静态试验
应一梅, 许春红, 李海华, 付莹莹
2012, 25(3): 352-356.
摘要(1675) PDF(122)
摘要:
黄河是典型的多沙河流,其水体中砷的来源有自然本底砷和外来砷2种.随着砷污染的日益加剧,给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饮用水安全构成巨大威胁.黄河泥沙对砷污染物具有吸附能力,其吸附量取决于砷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的分配比例.为了研究自然状态下黄河泥沙对砷的吸附规律,以黄河原型沙为对象,采用静态吸附微污染含砷废水试验,考察了接触时间、含沙量、泥沙粒径对泥沙吸附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含沙量在200 kg/m3以下时,泥沙对砷的吸附在5 min以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②相同含沙量情况下,细沙对砷的吸咐量最大,中沙次之,粗沙最小;③同一颗粒级配下,泥沙对砷的吸咐量随含沙量的增加呈对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