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9年  第12卷  第3期

目录
目录
封面+目录
1999, 12(3).
摘要(169) PDF(10)
摘要:
专论
生命周期设计用于产品环境要求设计初探
周仲凡, 王 吉, 陈文明
1999, 12(3): 1-5.
摘要(1425) PDF(115)
摘要:
产品的生命周期设计是在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推动下,为既能降低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又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而提出的。它是将综合预防污染和节约资源的战略用于产品的设计中,以开发更生态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体系。文中着重分析了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的基本框架、设计策略和设计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推行产品的生命周期设计。
实验研究与技术
废水中硫酸盐生物还原技术研究
杨景亮, 赵 毅, 任洪强, 罗人明, 刘三学
1999, 12(3): 6-9.
摘要(1356) PDF(102)
摘要:
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中,利用硫酸盐还原菌还原青霉素生产废水中的SO42-, 当进水SO42-为 2.0 g/L,SO42-容积负荷为10 kg/(m3·d)时,SO42-去除率为76%。试验结果表明:COD/SO42-和容积负荷是影响SO42-还原效果的主要因素。
硝基苯与苯胺类废水生物降解协同作用研究
韦朝海, 任 源, 谢 波, 吴超飞, 陈惠中, 陈焕钦
1999, 12(3): 10-13.
摘要(1175) PDF(86)
摘要:
从各种菌源中分离得到硝基苯和苯胺的高效降解菌,研究其对这2类化合物的降解规律,发现C.perfringens在厌氧条件下主要将硝基苯降解为苯胺,而Pseudomonas mendocina和Klebsiella pneumoniae在好氧条件下可将硝基苯分解为无害化物质,但降解速度较厌氧过程慢。好氧条件下,硝基苯对苯胺的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苯胺对硝基苯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导致混合菌对混合基质的降解速度下降。不同微生物对含硝基苯和苯胺类化合物废水的降解机理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高效的微生物应该体现在既能分解初始污染物,又能分解次级产物,实现完全无害化的目标。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6种染料的脱色降解
李慧蓉, 李华兵, 李文琼, 赵 飞, 耿 磊
1999, 12(3): 14-17.
摘要(1497) PDF(89)
摘要:
在黄孢原毛平革菌与6种染料的液体静培养体系中,不同浓度的染料均发生脱色降解。共培育30 d时,刚果红、直接冻黄G和活性翠蓝KN-G达到92%~99%的脱色率。10,50,100 mg/L活性翠蓝KN-G,50,100 mg/L金莲橙O与天青蓝A,100 mg/L活性艳蓝KN-R的降解率达70%以上;18个样品中60%的降解率超过50%。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是2个重要过程。研究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各种染料类群具有广谱有效的脱色降解能力。
提金含氰废水中电沉积铜的热力学分析
王庆生, 黄秉禾, 李捍东
1999, 12(3): 18-21.
摘要(1364) PDF(99)
摘要:
从热力学角度,结合有关热力学原理,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出电沉积铜在常温及非常温下的标准电极电位φ0T,同时分析了铜与锌共沉积的有关热力学条件,为处理含氰废液电沉积铜提供了理论依据。
生物强化技术及其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全向春, 刘佐才, 范广裕, 韩力平
1999, 12(3): 22-27.
摘要(1878) PDF(104)
摘要:
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现状,评价了生物强化作用的效果,并对生物强化机理、生物强化剂的优化选择、反应动力学、系统的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生物强化技术是一种生物治理废水的高效技术,在废水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金属相互作用
唐翔宇, 吕伯升, 吴文华
1999, 12(3): 28-30.
摘要(1277) PDF(107)
摘要:
阐述了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金属相互作用的3种基本形式,即胞内相互作用,胞表相互作用和胞外相互作用;论述了微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有毒金属的迁移和循环模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大气环境
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污染简析
张远东
1999, 12(3): 31-34.
摘要(1530) PDF(119)
摘要: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的降水常规监测数据资料为依据,简要分析了该地区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年度变化情况,并对酸雨的危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酸雨污染依然严重,降水酸度与二氧化硫污染等因素有关,酸雨类型以硫酸型为主。
济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研究
王志国, 闫怀中, 李泰岳
1999, 12(3): 35-37.
摘要(1387) PDF(116)
摘要:
机动车排气污染已经成为济南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NOx,CO,THC等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占机动车与固定源排放总量的22%,96%和92%,机动车排气污染使得道路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恶化。出租车、轿车、摩托车是机动车污染的3种主要车型。文中在阐明造成机动车污染较重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机动车污染的管理、技术以及辅助对策。
盐城市大气污染物致突变性的研究
汤新慧
1999, 12(3): 38-41.
摘要(1452) PDF(72)
摘要:
用蚕豆叶尖细胞、小鼠骨髓细胞及人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法监测盐城市大气污染物的致突变活性,结果显示,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大气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大气污染指数或人受累指数均高于1.5),其中工业区污染最严重,最高污染指数为4.48(小鼠微核试验),而教学区无污染(大气污染指数或人受累指数低于1.5)。此外,研究中还发现,大气污染物诱发的人淋巴细胞与蚕豆叶尖细胞及小鼠骨髓细胞的微核效应之间均有良好的正相关性(P<0.005),并且微核试验用于监测大气污染物的致突变活性比化学监测法更灵敏、更加可行。
冬闲水田土壤——一个重要的尚未确定的N2O释放源
徐文彬, 洪业汤
1999, 12(3): 42-45.
摘要(1042) PDF(96)
摘要:
通过对土壤N20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冬闲田土壤中碳氮营养基质积累、N20强烈脉冲释放和冬闲田分布面积的分析,提出北半球热带-亚热带地区冬闲田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尚未确定的N20释放源。粗略估计N20(以N20—N计)年释放量为0.75 Tg。
生态管理
基于信息相对重要性的主成分法优选环境测点
李祚泳
1999, 12(3): 46-48.
摘要(1347) PDF(79)
摘要:
提出将单项污染物测值反映的信息量表示为相对重要性和将单项污染物的相对重要性综合为多项污染物的综合相对重要性的计算公式。根据测点信息的综合相对重要性,再用主成分子集合选择法优化选点。该方法不仅减少了计算量,也易于确定多项污染物的综合优化点。该方法用于贵阳市大气环境测点优选出的测点能反映该市的环境质量。
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
阎伍玖
1999, 12(3): 49-52.
摘要(1392) PDF(98)
摘要:
为了客观准确的评价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提出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复合模型,并以安徽省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为例,根据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资料,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明显的污染,并且各区域污染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优劣的关联序依次为:南陵县、芜湖县、繁昌县和城市郊区。
实验室管理
自然遗迹类保护区有关分类问题的探讨
方克定, 黄民智
1999, 12(3): 53-57.
摘要(1656) PDF(74)
摘要:
自然遗迹具有历史性、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作为研究对象的多学科属性以及由此派生的成因多解性等特点。探讨自然遗迹类保护区的有关分类问题:①古人类化石及活动遗迹兼为“地质遗迹”和“古文物”的双重属性,导致自然保护区与文物保护单位之间的交叉,按溯及既往原则提出供比较选择的处理方案;②自然遗迹类保护区在以生物多样性为中心的自然保护区分类中的地位,强调古、今生物的历史渊源关系和地质遗迹的宏观背景意义;③自然遗迹的“生命周期”现象对于自然遗迹类保护区分类和管理的意义。对续建古生物遗迹类型保护区的具体建议。
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初探
吴仁海
1999, 12(3): 58-59.
摘要(2033) PDF(110)
摘要:
总结和论述了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概念及评价的过程、内容与方法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开展此项工作的建议。由于景观及视觉影响不同于通常的污染影响,具有直接可见性和不易改变性等特点,故应及早重视,使发展项目所制定的计划与景观及视觉环境相协调。该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图形叠加法和GIS法等。
废塑料处理工艺
废聚苯乙烯裂解催化剂的筛选及工艺条件的优化
席国喜, 梁 蕊, 汤清虎, 李靖华
1999, 12(3): 60-61.
摘要(1390) PDF(139)
摘要:
研究了聚苯乙烯在固体酸、固体碱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存在下的裂解情况,得出的催化性能顺序为:固体碱>过渡金属氧化物>固体酸。并以催化性能最佳的氧化钡进行了反应条件的探索。得出在常压下,温度为420 ℃,催化剂量为2%时,可以得到的裂解液和苯乙烯收率最高,分别为90%和71.2%。
工作研究
非法废物贸易机制及相关对策研究
狄雯华
1999, 12(3): 62-64.
摘要(1233) PDF(102)
摘要:
针对国际上某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越境转移废物这一倍受关注的现象,阐述了废物贸易,尤其是非法废物贸易产生的机制和发生的后果,对目前有关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公约作了介绍,并着重探讨了中国对于非法废物贸易相应国内立法及应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