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9年  第12卷  第6期

目录
目录
封面+目录
1999, 12(6).
摘要(205) PDF(10)
摘要:
专论
环境信息公开——一项新的环境管理手段
曹 东, 杨金田, 葛察忠
1999, 12(6): 1-3.
摘要(1382) PDF(89)
摘要:
环境信息公开是继指令性控制手段和经济手段后一项新的环境管理方法。该手段通过对环境信息的公开来加强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和监督,从而促使污染者重视环境保护,加强污染治理。文中对环境信息公开的作用和类型作了简要的阐述,并重点介绍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同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方案进行了初步的设计。
大气环境
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控制规划研究
刘 忠, 刘鸿亮, 马倩如
1999, 12(6): 4-7.
摘要(1578) PDF(106)
摘要:
在设计合理的规划技术路线后,应用气象条件设计的数值模拟比较法、污染源贡献分析法、修正的源强优化模型及离散优化模型,根据情景分析结果提出了青岛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案。
重点环保城市二氧化硫扩散特性的研究
李时蓓, 曹晓红, 邢 鹤, 李 崖
1999, 12(6): 8-9.
摘要(1588) PDF(127)
摘要:
根据高、中、低架源排放污染物与地面环境质量的关系和《全国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数据分析得出的每年各环保重点城市由高、中、低烟囱排放的二氧化硫,以及由1996年度《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中给出的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得出每个城市的年平均扩散系数。依据各城市的年平均扩散系数计算结果,将各城市划为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较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较利于污染物扩散和利于污染物扩散的4种类型,本方法在制订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方案时,具有指导意义。
大气污染扩散空间信息系统
赵碧云, 贺 彬, 朱发庆, 袁国林, 段 坤
1999, 12(6): 10-12.
摘要(1501) PDF(111)
摘要:
将GIS(地理信息系统)引入大气多源扩散研究领域,成功地解决了GIS与大气污染扩散数据的连接问题,实现了大气污染扩散数据的计算机图形可视化与计算机一次成图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带GIS图形处理和分析功能的大气污染扩散空间信息系统软件包,该软件包对传统的G-H面源模式进行了改进工作,提高了其计算速度及计算精度。对线源模式进行了研究,提高了其计算速度及计算精度,解决了在普通微机上实现线源污染扩散的计算问题。
复杂地形机械湍流扩散的粒子随机行走模拟
姚仁太, 张茂栓
1999, 12(6): 13-16.
摘要(1461) PDF(94)
摘要:
应用粒子随机行走模拟方法模拟了高架点源在中性情况下在复杂地形上的排放,并将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进行了比较,二者能较好地吻合。虽然将该方法用于复杂地形大气扩散计算在技术上不存在什么困难,但是在确定模式基本参数等方面,还应该慎重考虑。
我国SO2排放总量控制方法探索与初步评估
杨新兴, 高庆先, 曲金枝, 姜振远
1999, 12(6): 17-20.
摘要(1250) PDF(90)
摘要:
介绍了我国SO2排放总量的控制方法以及大气网络输送理论在总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大气SO2总量控制方法的研究结果做了初步评估,给出了我国2010年SO2排放总量控制的目标(甘肃、新疆、青海和西藏的大部分地区除外)。
广州市移动源现状及其污染控制管理对策
冯 滨, 陈能坚
1999, 12(6): 21-24.
摘要(1343) PDF(129)
摘要:
通过对广州市机动车辆构成状况和发展趋势、车流变化与氮氧化物变化关系以及各类车型污染排放分担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排放污染物的移动源中,小型车(出租车及其他小型车)和摩托车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主要排放源;公共汽车等大型车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并提出对广州市机动车污染控制应着重控制摩托车、小型车(特别是轿车,包括出租车)、公共汽车的污染排放。
废气治理
硝基苯好氧降解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侯 轶, 任 源, 韦朝海
1999, 12(6): 25-27.
摘要(1464) PDF(88)
摘要:
针对化学试剂厂和制药厂废水中的硝基苯,经菌源筛选与长期好氧驯化,分离到1株能有效降解硝基苯的菌株Bacillus subilis(枯草芽孢杆菌)。系统研究了其生长条件及降解硝基苯的特性,适宜生长条件: pH为5.0~8.0,温度为30~40℃,NH4Cl浓度为100~200 mg/L,在降解硝基苯的过程中有苯胺生成,这为含低浓度硝基苯废水的生物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即不需要厌氧工艺而直接用好氧技术就可将废水完全无害化。
生物吸附作用对漂白废水中AOX去除作用的研究
陈元彩, 肖 锦, 詹怀宇
1999, 12(6): 28-31.
摘要(1457) PDF(112)
摘要:
研究了CEH三段漂白废水二级生物处理中好氧及厌氧生物污泥对AOX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污泥生物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好氧污泥对AOX的吸附量大于厌氧污泥,污泥对废水中低分子量AOX的吸附量大于高分子量AOX。污泥的解吸实验则表明污泥的生物吸附是一不可逆过程;活性和受抑制的2种污泥的吸附量没有明显差别,其好氧、厌氧污泥的AOX单位碳原子的吸附能仅为0.37和0.38 kJ/mol,表明生物吸附仅是与生物代谢无关的而与分子间爱德华力有关的物理吸附。
蒽醌染料中间体的微生物降解脱色研究
金若菲, 王 竞, 张劲松, 周集体, 黄丽萍
1999, 12(6): 32-35.
摘要(1186) PDF(102)
摘要:
从污泥中筛选出5株对溴氨酸有较强脱色能力的菌株(JR-1~5),并取JR-1和混合菌群进行脱色条件的优化及脱色机理的初探。结果表明:混合菌群的脱色能力并不强于单株菌,混合菌群和单株菌都可以以溴氨酸为唯一碳源和唯一氮源,混合菌群的耐受极限为5 g/L,菌株最适pH为5~7,溴氨酸经微生物降解脱色后产生一新产物,此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0 nm。
处理电镀废水新型设备的研制
张永珍, 马海燕, 蔡 梅, 张国宁
1999, 12(6): 36-38.
摘要(1322) PDF(92)
摘要:
活动式小型自动化离子交换再生一体化设备系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研制的新型电镀废水处理设备。其结构为拼装式,交换柱可依工况(交换或再生)由三维驱动器控制,自动完成与固定管道系统离合,从而实现水的连续处理。
固体废物
双菌联合固态发酵生产酒糟菌体蛋白饲料的试验研究
李发生, 谷庆宝, 菅小东, 孟 伟
1999, 12(6): 39-42.
摘要(1492) PDF(91)
摘要:
利用以JZ-1和JZ-2组成的双菌发酵体系对白酒酒糟进行高蛋白菌体饲料化生物转化。方法为:以预处理过的酒糟粉为主要培养基,添加少许辅料,调节培养料酸度至pH为5.5~6.0,接种上述2种液体菌种进行固态发酵。该方法的培养周期为22~24 h,所得酒糟菌体蛋白饲料的粗蛋白含量接近33%,粗纤维小于14%,氨基酸种类齐全。
垃圾填埋场内部气体浓度等的时空变化特征
李 雁, 张淑娟, 陈鲁言, 熊永达
1999, 12(6): 43-46.
摘要(1316) PDF(96)
摘要:
介绍了垃圾填埋场监测井的设计与内部气体浓度的监测方法,比较了垃圾填埋场封场区与未封场区在内部温度、渗滤液的pH值及气体(O2,CH4,CO2等)浓度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差异,发现在不到3 a的时间里五峰垃圾填埋场内部垃圾分解的程度就已达到整个分解过程的中后期。
膨润土对不同价态铬的吸附研究
邵 涛, 姜春梅
1999, 12(6): 47-49.
摘要(1545) PDF(125)
摘要:
对铬的2种价态化合物(三价铬和六价铬)在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3种不同形式的吸附等温线的比较,选择出最符合2种价态铬化合物的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线,确定三价铬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0.47 mg/g,同时还研究了pH值对吸附的影响,探讨了石灰及2种表面活性剂SN-1和ABSN对铬的吸附影响。
近岸海域管理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分区管理方法探讨
赵章元
1999, 12(6): 50-53.
摘要(1266) PDF(107)
摘要:
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海洋能量使海水净化,改善近岸海域的环境质量,保持我国沿海经济的持续发展,文中运用经典自然区划理论,分析研究了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和污水海洋处置度划分等的分区管理特点,进而提出对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尽快实施分区管理的建议。
环境评价
陕—甘天然气管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沈渭寿, 金 燕, 关有志, 刘玉璋
1999, 12(6): 54-56.
摘要(1282) PDF(135)
摘要:
陕—甘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地跨毛乌素沙地南缘和陇东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根据对管道沿线生态环境现状以及输气工程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工程施工期将造成沿线植被的破坏及大片沙质地表和黄土的裸露以及土体结构的改变,使管道沿线20 m范围内的土壤可蚀性指数上升2~4倍,施工区平均侵蚀模数将会由施工前的0.856万t/(km2.a)增加至3.424万t/(km2.a)。若不采取有效的预防和保护措施,必将引起管道沿线土地沙漠化的扩大和水土流失的加剧。
综述
加强我国对新化学物质的管理
周 红, 沈英娃, 罗桂玲, 高映新, 沈丽赛, 聂晶磊
1999, 12(6): 57-59.
摘要(1338) PDF(110)
摘要:
概述了新化学物质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国际组织对新化学物质管理的要求、国外对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惯例及我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现状,阐述了建立与实施我国新化学物质申报制度的原则,并从技术上、实践上、经济上论述了这项制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