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3年  第16卷  第3期

目录
目录
封面+目录
2003, 16(3).
摘要(170) PDF(32)
摘要:
专论
SARS流行与环境安全
孟 伟, 罗 宏
2003, 16(3): 1-2.
摘要(1210) PDF(1775)
摘要: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流行与环境密切相关,笔者通过分析SARS流行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在环境安全上存在的若干启示,提出了相应的环境安全策略.
大气环境
衡阳大气硫同位素组成环境意义的研究
姚文辉, 陈佑蒲, 刘 坚, 姚伟新, 陈 翰, 尹小凤, 文秀凤
2003, 16(3): 3-5.
摘要(1967) PDF(1958)
摘要:
1996-1997年度衡阳大气硫同位素监测结果是:大气降水δ(34S)均值为6.12‰,大气二氧化硫δ(34S)均值为-3.48‰,大气气溶胶δ(34S)均值为10.73‰.数值体系较好地符合硫同位素分馏规律,研究认为,该地大气环境受西南气流影响甚微,北方南下气流进一步推断为作用该地大气硫的主因;生物硫源对降水硫影响不容忽视;衡阳与珠江三角洲及粤北城市硫同位素监测结果均不支持降水硫同位素区域分异学说.
北京市紫外线指数的观测研究
饶晓琴, 马建中, 刘晶淼, 逯昌贵
2003, 16(3): 6-9.
摘要(4332) PDF(5446)
摘要:
1999年5月—2001年10月在北京观象台对紫外线指数(UVI)进行了长期观测,结果表明:UVI季节差异明显,春、夏、秋、冬季的最大值分别为7 85,9 87,4 92,2 99;正午时的平均值分别为3 52,5 31,2 17,1 24。在UVI高峰时段(10:00—15:00),秋、冬季的UVI基本在0~2范围,对人体危害不大;而0~2,3~4,5~6,大于7的各级UVI的平均累积日照时间春季分别为159,87,47,2min,夏季分别为75,99,93,29min,春、夏季紫外线辐射对人体危害较大。另外,UVI的累积分布显示,春、秋、冬季的UVI多数集中在各季节平均值以下,而夏季正午前后的UVI多分布在其季节平均值以上。
基于化学分析和气象信息综合表征大气铅污染
王 婉, 刘咸德, 赵立蔚, 郭冬发, 鲁毅强
2003, 16(3): 10-13.
摘要(1658) PDF(1598)
摘要:
对天津市1998年11月-1999年2月期间21个玻璃纤维滤膜大气颗粒物样品,采用稀酸浸出法溶解后,测量了ρ(Pb),w(Pb)和同位素丰度比206Pb/207Pb.采用IDAS软件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分组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各种污染源排放的贡献也不同.48 h反向风迹图提供了大量详实的气象信息,结合ρ(TSP),ρ(Pb),w(Pb)和同位素丰度比的数据,可用于综合表征铅污染的状况.
湖南韶山大气降水及森林降水离子分布特征
张 龚, 曾光明, 蒋益民, 刘鸿亮
2003, 16(3): 14-17.
摘要(1552) PDF(1644)
摘要:
以2001年1月-2002年6月韶山大气降水和森林降水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韶山的大气降水和森林林冠穿透水的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与森林降水的阴离子均以SO42-为主,其浓度分别占相应的总阴离子的52.87%和48.92%;阳离子以Ca2+为主,其浓度分别占总阳离子的37.62%和42.81%.森林穿透水中的离子浓度明显增加,增加倍数最高达9.7倍.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大气降水和森林穿透水中的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的2个主要成分占总方差的92.76%,森林穿透水中的3个主要成分占到总方差的96.70%.
水环境
江苏省水污染控制方案及其启示
唐 亮, 冯 琳, 左玉辉
2003, 16(3): 18-22.
摘要(1383) PDF(1968)
摘要:
江苏水污染控制的基本思路是"控源导流、清污两制",基于这一策略,构建了江苏尾水调度处理的三线工程方案,以实现区域尾水的集中调蓄与生态净化处理,这对我国水污染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不确定性信息下河道型水库纳污能力计算初探
李如忠, 王 超, 汪家权, 钱家忠, 金菊良
2003, 16(3): 23-26.
摘要(1256) PDF(1784)
摘要:
基于河流水文、水质条件等因素的实际变化,并在考虑了参量取值可信度的基础上,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对河道型水库闭闸期间滞流水体纳污能力计算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依据未确知数学计算不确定性信息下水体纳污能力,理论上是可行的,计算结果是可信的.
河流底泥沉积物分子形态综合分析
冯素萍, 高连存, 叶新强
2003, 16(3): 27-30.
摘要(1440) PDF(1851)
摘要:
采用BCR连续提取分类法,结合透射电镜、X-ray粉末衍射光谱、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和相应的化学法等手段,综合分析了山东小清河济南段底泥沉积物的形貌,主要和次要成分的化学组成,并探讨了在BCR分级提取的各个阶段中被提取的底泥试样污染物Cu,Pb,Zn,Cr,Cd的分子存在形态.同时发现污染区底泥试样中硅酸盐晶格内污染元素含量均较本底试样有规律地增加.
治理技术
利用鱼粉废水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性能研究
周 旭, 王 竟, 周集体, 张劲松
2003, 16(3): 31-34.
摘要(1158) PDF(1532)
摘要: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GX-4-1可以利用鱼粉废水生产性能良好的微生物絮凝剂PSD-1,低温储存325 d内活性稳定.该絮凝剂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高达90%以上.在pH=12时,该絮凝剂在沸水中加热30 min后,活性下降不到50%.经有机溶剂提取、冻干后获得的絮凝剂干粉活性回复率高达99.66%.考察了该絮凝剂对土壤悬液和大肠杆菌悬液的净化效果,发现在碱性条件下,以CaCl-2为絮凝助剂时处理效果良好.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石 璐, 刘忠义, 唐受印, 戴友芝, 王晓林
2003, 16(3): 35-37.
摘要(1138) PDF(1887)
摘要:
从实验室好氧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出高效絮凝剂产生菌株Aspergillus M-25,经初步鉴定为曲霉属.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找出其最大影响因素及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查氏培养基培养,初始pH值为5.0,转速为140 r/min和水浴温度为25 ℃的条件下能产生高效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7.15%.
一种曝气过滤元件的特性研究
李建军, 施汉昌, 张永明
2003, 16(3): 38-40.
摘要(1005) PDF(1394)
摘要: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面临的膜污染问题,开发一种新型的曝气过滤元件,该元件一方面可恢复元件污染造成的通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可有效补偿微生物反应过程中对氧的需求.在清水、高岭土配水、活性污泥3种条件下研究了该元件的过滤通量的特性,得出该元件在清水和高岭土配水条件下具有大通量特性,并分析了在活性污泥条件下失去大通量的原因.确定了元件2的优化实验条件:压力0.15 MPa,元件过滤表面冲刷速率9.26 m/s,曝气强度18 m3/(h*m2),运行时间70 min,曝气时间5 min.曝气反冲前后过滤通量的变化情况初步表明了气体反冲对过滤通量的恢复效果显著.
UV/H2O2/草酸铁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吴少林, 李明俊, 万诗贵, 吴跃辉
2003, 16(3): 41-43.
摘要(1320) PDF(1703)
摘要:
利用UV(125 W)/H2O2/草酸铁处理已经过生化处理的垃圾渗滤液(CODCr为450 mg/L)时,反应较佳条件是pH值为4.0及总药剂用量为14 mL/L.草酸铁的用量要适当,投加量过少,混凝效果较差,有效光子不能完全转化为化学能,处理效果不理想;投加量过多,溶液形成棕色混浊,使紫外光的吸收降低,造成光散射,降低反应速度.而H2O2的投加量过多,将使铁的络合物更加稳定,H2O2的分解速率受到限制,投加量过少,效果也会降低.当总药剂用量为14 mL/L(其中30%过氧化氢6 mL/L,0.1 mol/L草酸铁溶液8 mL/L)时,反应30 min后,CODCr去除率可达80%左右,脱色率可达90%以上.
四氢呋喃降解细菌质粒的检出及菌株的生长特性
李钧敏, 边才苗, 陈 彤
2003, 16(3): 44-46.
摘要(1268) PDF(1783)
摘要:
某化工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具有降解四氢呋喃能力的细菌12株,经鉴定均为气单胞菌属.碱裂解法抽提显示质粒检出率为100%,但在质粒量上有所差异.在实验室条件下,这些菌株中对四氢呋喃的最大耐受力可达140 μL/mL;12株菌株都对链霉素有抗性,部分菌株对氨苄青霉素有抗性,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及氯霉素无抗性;在以四氢呋喃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1号、2号、4号及9号菌株在30 ℃,108 r/min旋转式摇床振荡培养6 d后,对四氢呋喃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确定1号与9号菌株为进一步研究菌株,且两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 ℃,最适生长的pH值为7.5.
大豆磷脂对不动杆菌降解硝基苯的影响
邵 云, 高士祥, 黄 宏, 蔡邦成, 王连生
2003, 16(3): 47-50.
摘要(1209) PDF(1548)
摘要:
研究了液相体系中不同用量的大豆磷脂对不动杆菌降解硝基苯的影响.大豆磷脂可以作为不动杆菌的唯一碳源,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其生长.实验表明,在适宜不动杆菌生长的400 mg/L硝基苯质量浓度下,加入500 mg/L大豆磷脂对不动杆菌生物量和硝基苯的完全降解时间无影响,而加入250,1 000 mg/L大豆磷脂却延缓了细菌的生长和硝基苯的降解,这主要是由于它与硝基苯形成竞争代谢或是由于硝基苯在胶束中的分配降低了其生物可利用性;当硝基苯质量浓度约为600 mg/L时,加入大豆磷脂(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显著促进了细菌的生长和硝基苯的降解,并且促进效果与加入量成正比,这主要是因为胶束的分配作用对硝基苯产生了脱毒效果,另外大豆磷脂作为辅助碳源增加了生物量,也促进了对硝基苯的代谢分解.
有机污染物苯胺在催化电极上氧化降解的途径
赵国华, 陈 蕊, 高廷耀
2003, 16(3): 51-54.
摘要(1060) PDF(2279)
摘要: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测定催化电极在不同介质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得到析氧电位的方法,考察了有机污染物苯胺在催化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苯胺在不同催化电极和反应介质中的电催化氧化降解途径可分为协同氧化降解和间接氧化降解2种模型.催化电极对有机污染物的电催化性能、电极的析氧电位大小以及处理体系的介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了电催化氧化的降解途径并将影响电化学降解的效率.
环境监测
荧光原位杂交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及进展
邢德峰, 任南琪, 李建政
2003, 16(3): 55-58.
摘要(1447) PDF(3218)
摘要: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广泛用于分析复杂环境的微生物群落构成,可以在自然生境中监测和鉴定微生物,并能对未被培养的微生物进行检测.rRNA为靶序列寡核苷酸或PNA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能提供微生物的形态学、数量、空间分布等信息,现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技术.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和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燃料电池汽车氢源生命周期分析
李 强, 杨健慧, 李 青, 张 亮, 汪 玲
2003, 16(3): 59-61.
摘要(1604) PDF(2102)
摘要: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使用不同氢源的燃料电池汽车进行了分析.经过目的与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表明电解制氢方案的污染排放明显高于甲醇重整和汽油重整方案,而甲醇重整和汽油重整方案又高于天然气制氢和煤制氢方案,对于相同的制氢方案,液氢方案的排放略高于气氢方案.
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粘粒絮凝-分散的影响
许中坚, 陈津瑞
2003, 16(3): 62-64.
摘要(1471) PDF(1687)
摘要:
以浙江红壤为例,研究了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粘粒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粘粒的分散作用影响较大,且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大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粘粒的分散作用主要是土壤颗粒对表面活性剂的电性吸附和配位吸附所致.表面活性剂进入土壤环境,会导致土壤粒子的分散,流动性增加;其结果是:一方面加重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使水环境污染程度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