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第17卷  第3期

目录
目录
封面+目录
2004, 17(3).
摘要:
化学品环境管理
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支持体系中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沈英娃, 聂晶磊, 周红
2004, 17(3): 1-3.
摘要(1355) PDF(97)
摘要:
分析了化学品环境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支持体系的构建原则及基本内容。着重论述了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支持体系中化学品测试标准、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标准、新化学物质危害评估标准、现有化学物质风险评价标准和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等5个重要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意义、作用、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结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研究的进展,提出了持续性改进的建议。
风险评价在中国化学品管理中的运用
周红, 聂晶磊, 菅小东
2004, 17(3): 4-6.
摘要(1176) PDF(95)
摘要:
随着人们对化学品有毒与无毒辨证关系的认识、对危害与风险联系的理解的不断深入,风险概念引入了中国化学品管理领域,影响着中国化学品管理的方式。笔者认为我国的化学品应在以下方面加强管理:①充分发挥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在新化学物质申报、新农药等新化学品登记、现有危险化学品管理、化学品建设项目影响评价等化学品管理专项领域中的作用;②风险评价应考虑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应符合中国的研究水平和管理能力现状、应结合化学品在中国的暴露方式和暴露程度;③风险管理应注重风险信息交流,制定并执行科学可行的质量标准。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菅小东, 周红, 高映新
2004, 17(3): 7-9.
摘要(1363) PDF(105)
摘要:
充分分析了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六大发展趋势:国际化的化学品风险评估体系将逐步扩展和深化;化学品分类和标识的全球统一系统(GHS)将逐步建立和完善;有毒化学品及其风险的信息交换将日益加强;减低风险计划将逐步完善和实施;利用国际援助加强国家化学品管理能力建设将越来越广泛;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国际非法交易将得到有效禁止。其中建立国际化的化学品安全管理模式、强调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有效配合是化学品安全管理的主要趋势。另外,文中还论述了我国在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必须制定应对策略加以强化和完善。
新化学物质申报审批制度及在化学品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菅小东, 聂晶磊, 沈英娃
2004, 17(3): 10-12.
摘要(1275) PDF(146)
摘要:
通过分析新化学物质申报的内容、审批程序等方面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实施新化学物质申报审批制度对化学品环境管理的积极影响及其在化学品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新化学物质的申报审批是从源头控制和预防化学物质的污染和危害,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控制的一个重要转折,该项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增强管理者、生产 进口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可有效地避免污染危害的发生,同时也可推动技术支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文中还介绍了我国新化学物质申报审批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其对化学品环境管理的影响
论我国用汞总量的削减
沈英娃, 菅小东
2004, 17(3): 13-15.
摘要(1517) PDF(93)
摘要:
分析比较了我国的用汞数量、世界汞的产量及用量的统计数据,从汞本身的污染危害性,我国用汞和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应对全球限汞、禁汞趋势等方面论述了我国用汞总量亟待削减和削减的可行性。并以体温计行业为例,提出了我国削减用汞总量的具体建议:控制生产规模,慎批新建涉汞加工利用的生产项目,并逐渐淘汰生产规模过小的企业;充分运用法律和行政管理手段,逐渐提升对涉汞企业的要求,将最低环保门槛与择优审批相结合;严格限制某些含汞产品的销售和使用;大力推广替代产品和技术;组织对废弃产品中的汞进行集中回收和处置;修订和制订相关涉汞标准;制订我国涉汞行业的用汞削减规划和相应的产业调整计划,逐步限汞,最终禁汞。
大气环境
华北地区天气型对区域大气污染的影响
苏福庆, 杨明珍, 钟继红, 张志刚
2004, 17(3): 16-20.
摘要(1187) PDF(145)
摘要:
分析了2000—2001年采暖期重污染天气型演变、垂直温湿层结结构及区域污染特征。区域性重污染背景为各类重污染天气型相继影响的复合系统,其中有各类天气型组成的污染物传输、汇聚和区域污染同步累积系统。华北平原区域性同步污染现象受制于高空持续稳定的西风及低空各类稳定的天气型配置。各地同一时期污染指数的差异与排放源群结构及输送汇聚天气型移动和演变影响有关。区域性重污染温湿层结多为喇叭口状(沙尘型污染除外)。
京津冀区域沙尘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安月改, 刘学锋, 张梅
2004, 17(3): 21-24.
摘要(1070) PDF(106)
摘要:
利用京津冀区域内所辖65个站点1954—2002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内沙尘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绝大部分地区是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区,冀北高原是该区域沙尘暴的易发区和多发区,定州、饶阳一带是该区域沙尘暴的易发区。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和季节差异,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大多集中在中午至傍晚,且基本为春多秋少。该区域内沙尘暴发生的日数呈现整体减少趋势,各分区域的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只是在减少幅度和年代际减少趋势上略有不同。
广西部分景点地面上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
蒙晋佳, 张燕
2004, 17(3): 25-27.
摘要(1323) PDF(105)
摘要:
通过对广西11个县市共38个景点的检测结果表明,地面上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主要与该地区的植物数量,尤其是树木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表现为:山林比平地高,乡村比城市高,高楼比低房高,有阵风比无风高,有植物的地方比无植物的地方高,田野比海边高,有瀑布的地方最高。通常土质山林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为1000~2000个 cm3;石质山林<1000个 cm3;田野为500~800个 cm3;海边为500个 cm3左右;城市为300~600个 cm3;而瀑布附近则达到104个 cm3数量级。
水环境
珠江澳门水域水柱多环芳烃初步研究
杨清书, 麦碧娴, 罗孝俊, 傅家谟, 盛国英, 林峥
2004, 17(3): 28-33.
摘要(1363) PDF(123)
摘要:
对采自澳门水域水柱不同深度水样溶解相及颗粒相(悬浮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初步结果显示:多环芳烃质量浓度(溶解相和颗粒相)为1854 4~8733 4ng L,其中溶解相多环芳烃质量浓度为892~7944 5ng L,颗粒相为339 4~969 5ng L,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为940~6654ng L;悬浮颗粒物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自水柱表层至底部逐步减小,多环芳烃在颗粒相和溶解相中的分配系数(lgKp)也自上至下呈递减趋势,说明颗粒物主要是以沉降作用和水平迁移过程为主;水柱下层样品中多环芳烃的lgKp值异常升高,与水柱下层水体的悬浮物质量浓度较高以及盐水入侵(盐水楔)作用有关。
有效微生物群(EM)抑藻效应研究
王平, 吴晓芙, 李科林, 胡曰利
2004, 17(3): 34-38.
摘要(1419) PDF(116)
摘要:
通过细胞液体培养系统地考察了有效微生物群(EM)对3种常见"水华"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EM能显著抑制衣藻、四尾栅裂藻和盘星藻的生长,培养7d时,3种藻类生物量平均降低率分别达46 80%,99 07%和97 17%;培养温度、培养时间、EM投加量及培养基pH等对EM的抑藻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EM发挥良好抑藻作用(绿藻)的适宜条件: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5d,EM投加量(V(EM)∶V(源水))为1∶1000~1∶10000,培养基pH为6 0~8 0。
应用有效微生物群(EM)处理富营养化源水试验研究
王平, 吴晓芙, 李科林, 胡曰利
2004, 17(3): 39-43.
摘要(1385) PDF(88)
摘要:
初试条件下系统地考察了有效微生物群(EM)处理南水塘藻型富营养化源水效果。结果表明:在容器中按V(EM)∶V(源水)为1∶10000的比例投加EM菌液并辅以低速间歇式曝气处理8~9d,藻类生物量得到明显控制,水样叶绿素a,TN,TP及CODCr去除率分别达90 49%,45 25%,55 48%及82 37%,出水水质接近国家地表Ⅳ类水质标准。处理过程中,水样pH与电导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应属2个独立的因子体系;EM微生物可改变源水氮磷营养盐水平及藻类生物量与氮 磷质量分数的相关性,成为影响或抑制藻类生长的主导因子。
五里湖生态重建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讨
颜昌宙, 许秋瑾, 赵景柱, 金相灿, 叶春, 年跃刚
2004, 17(3): 44-47.
摘要(1016) PDF(116)
摘要:
简要介绍了五里湖的概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对五里湖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过程的调查,并从水文、水质、底质等方面分析了五里湖生态重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蠡湖新城建设规划及五里湖综合整治规划,提出了相应的生态重建对策,即通过控源、利用生境修复措施创造生态恢复条件、人工重建水生植被和湖泊生态系统管理,重建良性的湖泊水生态系统。同时,从体制和机制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式和途径。
废物利用
用废旧锌锰电池制备锰锌铁氧体的研究
席国喜, 李运清, 刘玉民
2004, 17(3): 48-50.
摘要(1190) PDF(102)
摘要:
用水热法以废旧锌锰电池为原料对制备锰锌铁氧体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如水热反应的pH值、水热温度及水热时间等。结果表明,在溶液的pH值为10,水热温度为210℃,水热时间为2~24h时,均能有效制备无杂相的锰锌铁氧体;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均有利于锰锌铁氧体的晶化过程。研究还发现,加入铁粉是一个既能高效除汞,又能制备高性能锰锌铁氧体的关键所在。
受污染疏浚底泥用作植物培植土的环境影响分析
邵立明, 何品晶, 洪祖喜
2004, 17(3): 51-54.
摘要(1261) PDF(94)
摘要:
资源化利用是疏浚底泥管理方案的基本选择之一。笔者使用上海市受污染河道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受污染疏浚底泥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培植土利用过程中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中度受污染底泥具有作为绿化用土的基本理化性状,其不利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硝酸盐对地下水的影响及重金属Cd,Hg对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影响。其中,硝酸盐的影响只在底泥应用后的第1个植物生长季中出现;重金属污染影响与底泥重金属总含量和可交换态比例有关。控制底泥单位面积的应用量,是控制其不利环境影响的可靠途径。
生态毒理
三丁基锡在鱼脑中的吸收与沿轴突传递的研究
熊振湖, 黄国兰
2004, 17(3): 55-59.
摘要(1402) PDF(109)
摘要:
为证实水中三丁基锡是否与Hg2+,Cd2+与Mn2+等离子相类似,即由鱼的感觉器官进入神经系统,再经过轴突传递进入大脑。笔者将一组虹鳟鱼暴露在含有113Sn-TBT(4 2kBq L)的水中;另一组经静脉注射113Sn-TBT。用全身放射自显影方式给出113Sn-TBT在鱼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113Sn-TBT可以通过鱼感觉器官,例如隆起颗粒进入鱼脑,并大量累积。静脉给药组的鱼大脑中也出现了放射性标记,表明TBT能通过血脑屏障到达大脑。由此得出结论:TBT可由水→鳃→血流→血脑屏障→大脑的传递过程在鱼的大脑中累积,但TBT也能经过水暴露敏感神经的端点被鱼体吸收,再由轴突传递直接输送到大脑。
壬基酚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雌激素效应研究
周忠良, 李康, 于静, 孙竹筠
2004, 17(3): 60-61.
摘要(1420) PDF(104)
摘要:
实验研究了环境雌激素4-壬基酚(NP)对鲫鱼(Carassiusauratus)的剂量-效应关系。雄性鲫鱼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17β-雌二醇(E2)(质量分数分别为0 01,0 10,1 00mg kg(注射剂量 鱼体重,下同))和4-壬基酚(NP)(质量分数分别为1,10,50,100,200mg kg),用ELISA方法测定鲫鱼血浆中卵黄蛋白原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在注射后14d内,0 01mg kgE2处理组和1 00mg kgNP处理组鲫鱼血浆卵黄蛋白原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各处理组在注射后8d,血浆卵黄蛋白原含量显著升高(P<0 05),且与暴露浓度呈依赖关系;注射后14d,10,50,100和200mg kgNP处理组的含量依次是对照组的10,59,340和435倍。研究表明,NP对鲫鱼具有明显的雌激素效应。
技术与方法
尿液中多环芳烃羟基代谢产物分析方法研究
段小丽, 杨洪彪, 张林, 张军锋, 许军, 赵淑莉, 魏复盛
2004, 17(3): 62-65.
摘要(1427) PDF(103)
摘要:
通过实验建立了"酶水解-固相萃取-HPLC 荧光检测"尿液中多环芳烃羟基代谢产物1-羟基芘,9-羟基苯并[a]芘和3-羟基苯并[a]芘的分析方法,研究了3种代谢产物在不同保存温度下的稳定性,并通过对200个实际尿液的测定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回收率为70%~85%,最低检出限为0 02~0 05μg L。-20℃保存的尿液样品及尿液提取液中3种化合物在1个月内降解了10%~36%,提取液比尿液的稳定性稍好,保存温度越高稳定性越差。
人体颊黏膜细胞彗星实验方法学研究
鲁志松, 乔琰, 严彦, 康彦勇, 杨旭
2004, 17(3): 66-70.
摘要(1358) PDF(95)
摘要:
为探索一种简便、直接检测环境诱变物对人体靶细胞遗传毒性的方法,笔者以甲醛作为染毒剂,对人体口腔颊黏膜细胞彗星实验的染毒时间、染毒温度和2种用于检测交联作用的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7 5μmol L甲醛37℃染毒30和60min后,DNA的断裂程度较染毒15min更大;而经该浓度甲醛在4,23和37℃下染毒30min后均可引起DNA的断裂,但37℃下染毒对DNA的断裂作用更大。在2种应用于检测交联作用的方案中,加大电泳条件的交联检测方案还可检测兼具交联和断裂效应的诱变物。
硬化路面与温度场响应模型研究
陈亮, 张弘, 孟伟
2004, 17(3): 71-74.
摘要(1106) PDF(115)
摘要:
硬化路面是城市热环境效应影响因素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笔者在研究了深圳市城市热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维动态模型对硬化路面条件下的温度场进行模拟.通过将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在深圳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2条曲线吻合较好,模拟结果十分接近实测结果.模型模拟结果还证明了硬化路面由于铺筑的材料具有较大蓄热、导热的能力,而且透水性差,因此温度升降都很快,对城市的热效应贡献大;城市绿化隔离带对城市温度场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合理配置城市中的绿地对城市区域微热环境的改善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蚯蚓及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郝桂玉, 黄民生, 徐亚同
2004, 17(3): 75-77.
摘要(1751) PDF(110)
摘要:
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生物类群.笔者从环境生态学角度简要介绍了蚯蚓的主要种类、蚯蚓生物学特性、蚯蚓与微生物的关系以及蚯蚓的资源化利用价值.蚯蚓在生态环境保护中重要而特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在固体废物处理、臭气净化、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以及蚯蚓在环境监测中作为指示生物的重要价值.同时,提出了蚯蚓作为生物指示物进行环境监测的当务之急:应建立严格的标准化试验方法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环境条件、污染物的类型、蚓种及其生理状态对监测效用的影响;结合理化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关于中国铅的资源效率研究
毛建素, 陆钟武
2004, 17(3): 78-80.
摘要(1221) PDF(86)
摘要:
引入铅的资源效率的概念。通过分析铅生产过程中铅的流动方向和数量,获得了铅的资源效率变化规律:铅的资源效率与铅的循环率、排放率、生命周期产量比有关。根据统计数据,估算了1990—2000年铅的资源效率平均值只有0 91t t。通过估算这一时期铅的循环率、排放率、生命周期产量比的实际数值,判定了中国铅的资源效率低下的原因:铅的循环状况较差,废铅排放严重,铅的年产量高速增长。最后,提出了现阶段改进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