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19卷  第1期

目录
目录
封面+目录
2006, 19(1).
摘要:
环境管理与评价
我国半导体工业的产品代谢研究
段 宁, 谢海燕, 秦 福
2006, 19(1): 1-5.
摘要(1368) PDF(87)
摘要:
利用产品代谢分析方法首次对我国半导体工业的整体硅元素和能源利用率进行了定量研究.根据我国半导体工业的产品代谢模型计算得出2002年我国半导体工业的硅元素利用率为2.6%,每生产1 kg硅总能耗为5 704kW·h,而1998年全球半导体工业硅元素平均利用率为9.6%,生产1kg硅总能耗为2 130 kW·h.进一步在产品链和关键环节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我国在硅元素利用率和能源利用率上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最大的环节.通过成因分析,提出了改善措施和途径.
城市土地置换过程中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赵沁娜, 杨 凯
2006, 19(1): 6-9.
摘要(1113) PDF(95)
摘要:
城市土地置换开发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置换的工业用地大多受到了原有生产过程的影响,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而这种潜在的土壤污染又会成为城市土地置换开发的阻碍因素.在对美国相关场地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概述的基础上,选取上海市2000-2004年完成的30本环境影响报告书,从环境要素、评价内容等方面,对城市土地置换过程中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上海某区域土地置换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案例以及美国场地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工作和程序,深入分析了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能存在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流域尺度氮流失的环境风险评价
陈能汪, 洪华生, 张珞平
2006, 19(1): 10-14.
摘要(1510) PDF(78)
摘要:
采用故障树及概率分析方法,对九龙江流域氮的流失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通过建立故障树定性分析了九龙江流域氮流失的主要风险来源.结果表明,氮流失风险大小主要与肥料施用、畜禽养殖废物的处置及农田耕作有关.在GIS技术支持下,通过土地利用、土壤等数据的计算,结合田间调查结果与专家意见,确定故障树基本故障事件概率,继而对氮流失风险进行定量评价.最佳管理措施模拟评价结果表明,降低施肥水平,在养殖场周边建立植被过滤带,增加河岸林截留入河沉积物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氮流失风险,在九龙江流域可以考虑优先实施.
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张江山, 孔健健
2006, 19(1): 15-17.
摘要(1340) PDF(107)
摘要:
基于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损失机理性模型,Logistic方程及环境价值的相关理论,建立了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反映出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量、环境资源价值与经济价值损失间的关系,而且利用该模型可以定量地反映环境污染对环境资源价值造成的损害.将该模型用于估算福州市工业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其估算量与利用经济计量法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二者评价结果较为一致,但前者略大.
我国水银体温计生产及用汞情况研究
郝春玲, 沈英娃
2006, 19(1): 18-21.
摘要(1601) PDF(111)
摘要:
我国水银体温计产量巨大,且水银体温计易碎、易折,其中的汞又极易挥发,因此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分析了我国水银体温计的生产现状,用汞情况,近几年有关汞的国际行动及部分国家就水银体温计所采取的限制、禁止措施.提出了2条减少汞污染的建议:源头控制法,即从源头控制汞原料的使用,并逐步削减,使水银体温计行业彻底实现无汞化;过程控制法,即加强水银体温计在生产、使用、收集、运输、贮存及处置各个环节的管理.
污染治理工程技术
内循环式A/O/IAT-IAT工艺处理效果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关系
柴延丽, 周岳溪, 王海燕, 蒋进元
2006, 19(1): 22-25.
摘要(1124) PDF(91)
摘要:
对内循环式A/O/IAT-IAT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在2种不同工况下的脱氮除磷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工况1(HRT为20h,SRT为3.5 d),出水ρ(CODCr),ρ(NH4+-N),ρ(PO43-P)分别为9.2~30.6,3.2~7.6和0.2~0.5 mg/L;工况2(HRT为15 h,SRT为5.0 d),出水ρ(CODCr),ρ(NH4+-N),ρ(PO43-P)分别为1.2~23.0,0.1~2.1和0.3~1.3 mg/L.试验结果表明:与工况1相比,工况2 NH4+-N和SS平均去除率分别上升了12%和59.4%,而PO43-P却下降了7.9%.同时,2种工况下活性污泥特性也发生了变化,SV由75%~80%下降到37%~54%.2种工况下微生物优势菌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基本为变型杆菌;工况1活性污泥中优势微型动物为着生型原生动物,而工况2中则以硝化指示生物为主,且着生型后生动物的密度是工况1的10倍.
常温条件下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研究
支霞辉, 王红武, 丁 峰, 彭永臻, 马鲁铭
2006, 19(1): 26-29.
摘要(1497) PDF(151)
摘要:
对常温条件下生活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25℃),pH>8.5时,通过提高进水氨氮质量浓度可以使亚硝化率达到80%以上.还对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短程脱氮与全程脱氮相互转化的界面条件,得出游离氨对硝酸菌产生抑制的质量浓度为0.724mg/L,大于该值时会抑制硝酸菌的生长,而对亚硝酸菌不产生抑制作用.
光电催化氧化处理高含氯采油废水的研究
李桂英, 安太成, 陈嘉鑫, 陈繁忠, 傅家谟, 盛国英, 叶恒鹏
2006, 19(1): 30-34.
摘要(1586) PDF(86)
摘要: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考察了在光催化、电氧化、光电催化及光电催化/H2O2体系中降解实际油田采油废水的效率.研究了实际高含氯采油废水在TiO2悬浮态光电催化反应器中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槽电压和反应时间下,光电催化体系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率均高于电化学氧化和光催化,而且在电氧化和光电催化氧化体系中均检测到有一定量的活性氯产生,从而可以提高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光电催化/H2O2体系中由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H2O2分解为大量的·OH从而使得降解效率在短时间内大大提高.同时详细研究了采油废水的初始ρ(CODCr),槽电压和溶液pH等对光电催化降解的影响.
瓦尔假丝酵母降解酚类污染物的研究
王继华, 杨茹冰, 程玉鹏
2006, 19(1): 35-38.
摘要(1308) PDF(97)
摘要:
从橡胶厂工业废水中分离到1株降酚酵母,经鉴定为瓦尔假丝酵母(Candida vartiovanrai),该菌株能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还能以水杨酸、苯甲酸、苯、萘、对苯二酚、间苯二酚、邻苯二酚等作为唯一碳源生长,但不能以氯代酚作为唯一碳源生长.酚诱导有利于高浓度苯酚的降解,加入葡萄糖可抑制苯酚的降解.当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时,在诱导的情况下,约30 h可将培养液中的苯酚降解98.7%,可望应用于含高浓度酚类化合物的废水生物处理中.
添加剂强化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实验研究
马立波, 项光明, 赵旭东, 姚 强
2006, 19(1): 39-42.
摘要(1351) PDF(109)
摘要:
以Na2SO4和MgSO4等无机盐添加荆加入石灰石浆液中,测定了不同浆液中CaCO3溶解度.结果表明,Na2SO4和MgSO4均能提高CaCO3溶解度,其中Na2SO4的促溶效果更好.通过平流泵定量滴定稀硫酸溶液,测定了不同浆液组成的CaCO3溶解速度.结果表明,加入0.05 mol/L柠檬酸钾可使浆液中生成柠檬酸,从而提高CaCO3的溶解速度,并增强浆液缓冲能力,其强化效果优于Na2SO4和MgSO4.在配有无机盐添加剂的浆液中通入由N2和SO2模拟的含不同ρ(SO2)的烟气(ρ(SO2)为2000~3 000mg/m3),分别研究了SO2吸收率随着初始pH,通气时间和浆液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浆液中加入0.05 mol/l的Na2SO4或MgSO4,可以强化CaCO3溶解和SO2吸收,同时可以增强浆液的缓冲能力.
尿素/KMnO4湿法烟气脱硫脱氮的试验研究
雷 鸣, 岑超平, 胡将军
2006, 19(1): 43-45.
摘要(1249) PDF(111)
摘要:
采用尿素和KMnO4配制成的吸收液,在填有金属鲍尔环的柱式喷淋吸收反应器中,对模拟烟气进行湿法烟气同时脱硫脱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尿素和KMn04配制成的吸收液可以高效地脱除模拟烟气中的SO2和NOx,脱硫脱氮率平均分别达到99.6%和62.5%;反应吸收液中主要含有因吸收NOx和SO2而生成的NO3-,NO2-,NH4+和SO42-等离子;NO3-,NO2-和NH4+的生成曲线及尿素的消耗曲线均为线性,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9 1,0.0074,0.091 6和0.950 8 mmol/(L·min).吸收反应为零级反应.
静电纺丝过氯乙烯纳米纤维膜对PM10去除效果的研究
杜晓明, 徐忠厚, 韩春媚, 汪莉, 宋存义, 胡华龙, 李发生
2006, 19(1): 46-48.
摘要(1590) PDF(104)
摘要: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是一种新型空气净化过滤材料.为了解该材料对PM10的去除效果,以滑石粉粉尘和香烟烟雾为代表研究了静电纺丝过氯乙烯纳米纤维膜对PM10的去除率.结果表明:供试的2类静电纺丝过氯乙烯纳米纤维膜对粉尘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2%和97.8%,明显高于同类非静电纺丝纤维过滤材料的去除效果;对香烟烟雾有一定的去除效果,4 h的去除率为82.4%.静电纺丝过氯乙烯纳米纤维膜对PM10的过滤作用主要发生在表层,过滤机理以拦截和惯性碰撞为主.
废聚酯非酸催化合成对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的研究
席国喜, 赵 静, 孙 晨
2006, 19(1): 49-52.
摘要(2348) PDF(105)
摘要:
介绍了以废聚酯瓶为原料,用醋酸锌与氧化镁复合催化剂合成对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OTP)的方法.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醇解酯交换反应中的影响因素,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当反应条件:n(2-EH)/n(PET)=4,m(催化剂)/m(PET)=1%,反应时间为8 h,反应最高温度为200℃时,对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的收率为82.3%,与其他酯化催化剂相比,醋酸锌与氧化镁复合的催化活性最好.
低温碱溶粉煤灰中硅和铝的溶出规律研究
邬国栋, 叶亚平, 钱维兰, 孙月华, 马凤云, 王雅男
2006, 19(1): 53-56.
摘要(1380) PDF(114)
摘要:
采用低温碱溶法对粉煤灰中硅和铝(分别以氧化硅和氧化铝计)的溶出规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粉煤灰热处理温度、碱浓度、溶出时间、溶出温度等因素对粉煤灰中硅和铝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处理温度为950℃,碱浓度为2~3 mol/L,溶出温度为120~130℃,溶出时间为4~6 h时,氧化硅的溶出量为29.23%,氧化铝的溶出量为1.26%,溶出比为23.63,可实现粉煤灰中硅和铝的分步溶出,并利用XRD对溶出结果进行了分析.
垃圾处理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启示
张进锋, 聂永丰
2006, 19(1): 57-63.
摘要(1435) PDF(106)
摘要:
分析了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理念的变革和欧盟的填埋导则、包装导则等关键法规及标准对于发达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影响,讨论了垃圾焚烧处理、机械生物处理、热解气化技术、卫生填埋技术等垃圾核心技术的发展变化.建议在我国积极发展生态型垃圾处理技术,国家对于生态型垃圾处理技术应给予必要的经济政策支持和引导;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垃圾管理战略,改变末端处理的被动局面.
土工膜渗漏定位方法研究
能昌信, 董 路, 孙 静, 王 琪
2006, 19(1): 64-66.
摘要(1455) PDF(86)
摘要:
对偶极子法电极形状和外形尺寸以及其他影响定位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偶极子的检测电压与偶极子的外形尺寸关系不大.偶极子检测电压最大值出现在偶极子中心与漏洞的距离等于偶极子间距的1/2处,并且偶极子的间距越大,检测电压越高.偶极子下沿距离HDPE膜越近,检测电压变化越明显.在多漏洞的情况下,当偶极子的间距小于漏洞间距时,2个漏洞都能被检测出来;当2个漏洞间距小于偶极子间距时,将可能漏检1个漏洞.膜上供电电极的位置对漏洞定位有一定的影响,在测量时应尽可能将供电电极远离测量区.
生态环境
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稳态转换理论与生态恢复探讨
年跃刚, 宋英伟, 李英杰, 孙艳妮, 聂志丹
2006, 19(1): 67-70.
摘要(1751) PDF(123)
摘要:
从清水稳态与浊水稳态转换的过程、稳态阈值、稳态恢复力等方面介绍了浅水湖泊的稳态转换理论,总结了浊水稳态与清水稳态恢复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清水稳态与浊水稳态相互转换的驱动力,分析了富营养化引起的植物群落演替和稳态转换的过程.根据稳态转换理论和太湖五里湖的生态恢复实践,提出以改善生境条件为稳态转换驱动力进行生态恢复,并阐述了降低营养盐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清除某些鱼类、改善基底、调节水位、软围隔消浪等生境改善措施.
富营养条件下不同形态氮对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生理影响
王 珺, 顾宇飞, 纪东成, 尹大强
2006, 19(1): 71-74.
摘要(1171) PDF(94)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在富营养水平(ρ(TN)为4.0 mg/L,ρ(TP)为0.2 mg/L)下不同ρ(NH4+-N)/ρ(NO3--N)(4/0,5/1,1/1,1/5,0/4)对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期阐明富营养化水体中不同形态氮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ρ(NH4+-N)/p(NO3--N)对轮叶黑藻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培养液中ρ(NH4+-N)比例的上升,尤其当ρ(NH4+-N)/ρ(NO3--N)>1时,轮叶黑藻的相对生长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蛋白质含量降低.当水体中铵盐含量上升到一定比例时对轮叶黑藻产生的胁迫作用,影响了其生理功能,抑制其生长.
水环境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在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中的分布
刘 俐, 宋存义, 熊代群, 高新华, 李发生
2006, 19(1): 75-79.
摘要(1371) PDF(90)
摘要:
采用超声分散法分离沉积物中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研究了渤海湾沉积物中Pb,Cd,Cr等重金属的污染及其在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含量总体上随着复合体粒径增大而减小.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随着沉积物粒径的增大,主要来自原生矿物的石英和长石等岩石结构物质的含量增加,但这些物质中的重金属含量较低.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主要发生在以次生硅酸盐矿物及硅、铁、铝等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为主的细粒沉积物上,细粒样品由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富含有机质的特性,通过吸附、沉淀、离子交换等,导致所含重金属含量较高.粘粒复合体中Pb含量是粗砂中的2.3倍,Cd是粗砂的3.8倍,而Cr是粗砂的2.8倍.
长江河口硅和磷生源要素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李 政, 刘征涛, 王婉华, 方 征, 李 霁
2006, 19(1): 80-82.
摘要(1141) PDF(111)
摘要:
根据近年来长江河口区域内大通水文站的记录和近期在长江入海河口区上海段多个采样点的生源要素质量浓度实测数据,比较水中可溶性硅酸盐和磷酸盐的质量浓度,分析在长江入海河口区水中硅和磷元素含量的主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水中的硅酸盐和磷酸盐从长江入海河口进入大海的过程中,其质量浓度有降低的趋势,它们在长江入海河口的多年的质量浓度变化趋势是相反的.长江入海河口区域上游的磷酸盐质量浓度升高幅度较大,而硅酸盐变化不大,硅酸盐、磷酸盐质量浓度在长江河口区进入海洋的过程中迅速降低.
土壤环境
菲在大庆黑钙土有机-矿质复合体上的吸附与解吸
黄 擎, 肖 汝, 李发生, 汪群慧
2006, 19(1): 83-86.
摘要(1147) PDF(79)
摘要:
利用超声分散法提取了黑龙江大庆黑钙土中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并测定了其基本理化性质.其中粘粒复合体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比表面积以及阳离子交换容量最大.研究了多环芳烃菲在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表明,菲在各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上的吸附和解吸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随粒径减小,有机-矿质复合体对菲的吸附容量以及吸附的非线性程度都增加.菲在有机-矿质复合体上的解吸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高有机质含量的粘粒有机-矿质复合体对菲的吸附和持留能力均较强.
生态毒理
二噁英对非洲爪蛙细胞色素P450表达的影响
董 武, 胡玉晖, 杨景峰, 高原, 解彦炯, 王思珍, 马国文
2006, 19(1): 87-90.
摘要(1337) PDF(91)
摘要:
二噁英(代DD)是一类毒性较强的环境污染物质.试验使用印记法定量检测了非洲爪蛙芳烃基受体(从R)及其核内的转录因子(Amt),细胞色素P450(CYP)中的CYP1A6 mRNA及CYP1A7 mRNA;用免疫反应检测了CYP1A蛋白质的表达.结果表明:TCDD的染毒没有引起AhR和Arnt表达量的增加,但引起CYP1A6 mRNA及CYP1A7 mRNA表达的极显著增加,以及CYP1A蛋白质的强烈表达;TCDD强烈诱发非洲爪蛙CYP1A,且存在质量浓度依存性,使用CYP1A作为环境危险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可探讨性.
苯并[a]芘对鲫鱼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研究
李 康, 周忠良, 陈立侨, 孟艳玲, 吴 鹰
2006, 19(1): 91-95.
摘要(1332) PDF(94)
摘要:
研究了苯并[a]芘暴露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几种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在鲫鱼接受3个不同质量分数苯并[a]芘(BaP)的腹腔注射14 d后,分析了其肝脏7-乙氧基-3-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抗氧化酶活性和红细胞核异常(NA)率变化.结果显示:w(BaP)为1 mg/kg处理组的EROD活性显著升高(P<0.001).w(BaP)为0.1和1 mg/kg处理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在暴露结束时,w(BaP)为1 mg/h处理组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w(BaP)为0.1和1 mg/kg处理组GPx活性被显著抑制(P<0.001).表明BaP对EROD活性有诱导作用,而对SOD,CAT和GPx等抗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所有处理组NA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鲫鱼EROD,SOD,CAT和GPx等酶活性的改变适于作为生物标志物,可以用来显示暴露于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鱼类的生活状态.
3种刺激性化学战剂对藻类的急性毒性研究
王宏, 李炳伟, 李政, 方征, 杨霓云, 王鲁昕, 戴天有, 刘征涛, 刘咸德
2006, 19(1): 96-98.
摘要(1294) PDF(82)
摘要:
采用国际通用的试验藻种斜生栅藻(Scendesmus obliuus)作为试验生物,研究了3种刺激性化学战剂(二苯氰胂、二苯氯胂和苯氯乙酮)对试验藻类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二苯氰胂、二苯氯胂和苯氯乙酮对斜生栅藻急性毒性试验的96 h半数生长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0.14,0.10和0.36mg/L,表明这3种化学战剂均属于极高毒性物质,其毒性依次为二苯氯胂>二苯氰胂>苯氯乙酮,但其毒性均在同一数量级上,区分度不强.
大气环境
多云天气异戊二烯排放通量的计算
白建辉
2006, 19(1): 99-103.
摘要(1155) PDF(94)
摘要:
根据2002和2003年夏季内蒙古草原的实测资料,发现多云天气下,云通过可见光辐射对异戊二烯排放带来明显影响.研究和提高云量较大条件下异戊二烯排放通量计算的准确性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它将有助于全面了解和准确估算不同天气、所有时段异戊二烯的排放通量.研究表明,对于云量≥6的时段,可以将经验公式中的大气质量(m)取为1,并使用原计算系数来计算异戊二烯的排放通量,其计算值与观测值相对偏差的平均值可降为72%,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多云天气下排放通量计算值的不确定性.
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分布
唐小玲, 毕新慧, 陈颖军, 盛国英, 傅家谟
2006, 19(1): 104-108.
摘要(1675) PDF(124)
摘要:
使用Andersen六段分级大流量采样器(粒径:7.2~10,3.0~7.2,1.5~3.0,0.95~1.5,0.49~0.95,<0.49μm)采集了广州市荔湾区冬季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并用美国Sunset碳分析仪分析了其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组分.研究表明:OC和EC主要存在于细粒子中,与OC相比,EC则相对更集中于<0.49 μm粒径上;PM10中二次有机碳占总有机碳(ρ(OCsec)/ρ(OC.))比例的平均值为卵%,OC,EC的对数模型图都为双峰型.对ρ(OCtot),ρ(OCpri)(一次有机碳质量浓度)与ρ(E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只用ρ(OC)/ρ(EC)值来评价二次污染是不充分的.
运用CMEM模型计算北京市机动车排放因子
何春玉, 王歧东
2006, 19(1): 109-112.
摘要(2491) PDF(138)
摘要:
采用由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开发的综合模式排放模型(CMEM)分析和研究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特征,以9辆代表北京市典型技术类型的轻型机动车为实验车辆,收集了运行CMEM模型所需要的数据和参数.通过CMEM模型Access 2.02版本计算,得到了在不同交通行驶状况下北京市4类典型轻型机动车的CO2,CO,HC,NOx单车排放因子及各车型综合排放因子.通过与同一车辆的在路实测排放因子比较发现,用CMEM模型计算的CO,HC和NOx与实测排放因子及排放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适用于计算北京市机动车CO,HC和NOx排放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