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第20卷  第3期

目录
目录
封面+目录
2007, 20(3).
摘要:
大气环境
白令海峡及其附近海域气溶胶中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朱赖民, 张菲菲, 张 瑜
2007, 20(3): 1-9.
摘要(1308) PDF(93)
摘要:
北极考察沿线气溶胶中金属元素质量浓度随纬度变化,其分别受到来自中国大陆粉尘及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北美地区工业排放气溶胶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富集因子的计算结果表明,楚科奇海、日本海和白令海等海域元素的富集因子很接近. Fe,Co,Ni,As,Sb,W,Mo ,Mn和Ca与地表的风化关系密切,为地壳源元素;Ca,Mg总体为海洋源元素,主要来自海洋;Pb,Zn,Cd,V 和Cr相对地壳和海洋均为富集元素,主要可能来自矿产冶炼、工业排放、燃煤和燃油等人为污染源.北极楚科奇海、白令海、日本海、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南大洋及我国中山站邻近海域海洋气溶胶中的微量重金属质量浓度均值对比表明,西太平洋气溶胶中的各种金属元素的平均质量浓度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总体上看,北半球气溶胶受陆源性物质和人为污染源影响比南半球严重,其中楚科奇海较日本海和白令海严重,南半球气溶胶质量浓度则依纬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气溶胶月总沉降通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其大小排序为:西太平洋>楚科奇海>白令海和日本海>东印度洋>南大洋>中山站邻近海域.
中国典型城市固体废物可降解有机碳含量的测定与研究
高庆先, 杜吴鹏, 卢士庆, 张志刚, 张恩琛, 吴建国, 任阵海
2007, 20(3): 10-15.
摘要(1907) PDF(105)
摘要:
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处理产生的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城市固体废物中可降解有机碳(DOC)含量是计算其甲烷排放量的重要因子之一.1996年IPCC指南给出了不同可降解有机碳的公式和不同类型固体废物可降解有机碳缺省值.该缺省值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文献,不能完全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选择武汉和沈阳作为我国南方和北方城市的代表,分别在其老城区、新建城区、综合市场、食品超市、垃圾填埋场等区域进行固体废物采样,经过化学分析得到代表城市干基和湿基固体废物的含水率、含碳量和可降解有机碳含量,并对其成分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中国城市固体废物可降解有机碳含量推荐值.
北京城市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赵淑莉, 戴天有, 段小丽, 魏复盛
2007, 20(3): 16-20.
摘要(1592) PDF(122)
摘要:
对北京市分属不同功能区的十三陵、石景山、车公庄和芍药居等地的环境空气进行了采集和测量.采集的样品包括气相和颗粒相中的PAHs,采样流速为450~500 L/min,采集时间不小于13 h,将采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用液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城市空气中PAHs污染比较严重,大于4环的PAHs在颗粒相中占主导地位,小于4环的PAHs主要分布在气相中;采暖期的PAHs污染比非采暖期较为严重,取暖所带来的污染占主要地位;同时研究表明,夜间柴油车所产生的污染不容忽视.
广州市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季节变化
马社霞, 唐小玲, 毕新慧, 谭吉华, 盛国英, 傅家谟
2007, 20(3): 21-26.
摘要(1598) PDF(103)
摘要:
采用BSTFA 衍生化预处理和GC/MS 分析技术, 于2002─2003年对广州市荔湾区大气气溶胶中的水溶性化合物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水溶性化合物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趋势.脱水糖类在春、夏、秋、冬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32.06,160.58,301.70和244.90 ng/m3,左旋葡聚糖的秋季质量浓度达到234.9 ng/m3,表明存在大量的生物质燃烧;以葡萄糖、蔗糖为代表的糖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其进入气溶胶中的主要途径是农作物的耕作和收割、风的侵蚀以及交通等,秋季质量浓度较高可能与植物落叶和秸秆燃烧有关;二酸的质量浓度在冬季达到最大值,可能与广州的气象条件有关.广州夏季盛行西南风,降雨较多,而冬季通常逆温少雨,造成二酸质量浓度升高.
屋顶形状对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谢海英, 陈康民
2007, 20(3): 27-32.
摘要(1499) PDF(93)
摘要:
采用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通过求解二维连续性方程,Navier-Stokes方程及污染物输运方程,模拟了具有不同屋顶形状的街道峡谷的流场及交通污染物浓度场.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总体趋势一致.由于屋顶形状的不同,峡谷内的流场会形成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涡,从而影响建筑物迎风面与背风面污染物浓度分布.在各种屋顶形状的街道峡谷中,壁面污染物浓度的相对大小与其附近的速度分布有直接关系.通过对街道峡谷建筑屋顶高度处垂直方向污染物通量的计算和比较,说明了不同屋顶形状的街道峡谷平均流扩散和湍流扩散的强弱,污染物湍流扩散通量值有可能为正或为负;同时,峡谷内剩余污染物浓度的大小表明了屋顶形状对污染物扩散出街道峡谷难易的影响.
南京市重点工业源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数值模拟
王学远, 蒋维楣, 刘红年, 王咏薇, 张予燕
2007, 20(3): 33-43.
摘要(1953) PDF(110)
摘要:
运用南京大学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2005年1月6─7日南京典型天气条件形成的污染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重污染发生时的城市污染气象环境和影响因子,同时针对该城市重点工业源区对城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的贡献做了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状况发生在长时间逆温条件下,尤以6日23:00—7日04:00时逆温最强(强度可达1.25 ℃/hm,逆温层厚200 m),此时风速较小,同时在市区出现较强的气流辐合,在这种气象条件下, NO2,SO2和PM10的质量浓度最高.南京市相对封闭的宁镇丘陵地形以及受东郊紫金山的影响,也是造成主城区重污染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南京市城北工业区与主城区毗邻而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在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时对主城区污染物的浓度具有显著贡献.
美国AERMOD模型与中国大气导则推荐模型点源比较
江 磊, 黄国忠, 吴文军, 丁 峰, 杨多兴, 李时蓓
2007, 20(3): 44-51.
摘要(2136) PDF(114)
摘要:
介绍了美国AERMOD模型和中国大气导则推荐模型一般浓度公式,通过大气稳定度和扩散参数的确定、复杂地形处理和对流条件下污染物扩散等原理方面的比较认为,AERMOD模型优于大气导则推荐模型.以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2个试验场Clifty Creek(平坦地形)和Lovett(复杂地形)的数据资料为比较数据,分别用AERMOD模型和大气导则推荐模型计算SO2小时质量浓度,在Pasquill 6类稳定度下用相对偏差(FB)、预测值与观测值的比率(RHCR)及图形法(Q-Q图)等进行模型比较,结果表明:在RHCR和FB中,AERMOD模型除个别值外,其他均好于大气导则推荐模型;而大气导则推荐模型存在接近或大于模型可靠性界限0.67(0.66和0.74),说明其可靠性比AERMOD模型差;图形法比较中,强不稳定和不稳定下AERMOD模型明显好于大气导则推荐模型,而大气导则推荐模型预测值明显偏低,其他稳定度下结果相差不大.研究认为:在平坦地形和复杂地形条件下,AERMOD模型点源预测值均优于大气导则推荐模型,并从原理上进行了解释.
水环境
不同污染程度湖泊沉积物中不同粒级可转化态氮分布
王圣瑞, 金相灿, 焦立新
2007, 20(3): 52-57.
摘要(1734) PDF(92)
摘要:
研究了污染程度不同的五里湖、月湖、东太湖和贡湖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总可转化态氮以及各形态可转化态氮的含量与分布.结果表明:4个湖泊的沉积物各粒级中各形态可转化态氮的含量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均不相同.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是释放能力最弱的形态,为可转化态氮的主体,占总可转化态氮的66.97%~87.97%.离子交换态氮(IEF-N)结合能力最弱,是最容易被释放的形态,为可转化态无机氮的主体,占总可转化态氮的7.37%~22.25%.同一粒级中,各形态可转化态氮对氮循环的贡献为SOEF-N最大,IEF-N其次,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N)与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最低.随着沉积物粒级的由粗到细,总可转化态氮以及各形态可转化态氮含量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沉积物细颗粒部分对氮循环的可能贡献占绝对的主体,是粗颗粒部分的几倍到几十倍.相比而言,污染程度轻的贡湖和东太湖沉积物无论总可转化态氮还是各形态可转化态氮,细颗粒部分的相对含量均低于污染程度重的五里湖和月湖沉积物.
北京市通州区河流悬浮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沈 琼, 王开颜, 张 巍, 张树才, 胡俊栋, 胡连伍, 王学军
2007, 20(3): 58-62.
摘要(1437) PDF(91)
摘要:
2005年7月—2006年3月用GC-MS内标定量法检测了北京市通州区23个采样点河流悬浮物样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探讨了研究区域悬浮物中PAHs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通州河流悬浮物中w(PAHs)为1 160.60~27 653.72 ng/g,其中12月最高,10月最低;不同河流之间悬浮物中PAHs含量的差异较大,其中北运河通州河段悬浮物PAHs污染源分布较多;悬浮物中16种PAHs以3环PAH为优势组分,3环及3环以下PAH占PAHs的70%左右;采样点PAHs含量与4环PAH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得到相关度很高的一元线性关系式.
海河干流表层沉积物总磷、总铁和有机质的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安 敏, 黄岁
2007, 20(3): 63-67.
摘要(1606) PDF(100)
摘要:
采用深水表层沉积物采样器采集海河干流8个断面的表层沉积物,测定不同粒径表层沉积物的总磷(TP)、总铁(TFe)和有机质(OM)含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TP与TFe和OM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河干流表层沉积物的颗粒组成除光华桥断面分布较均匀外,其余各断面主要以砂粒(>54%)为主;沉积物的TP含量为29.00~78.99 μmol/g,TFe含量为595.67~719.91 μmol/g,w(OM)为3.77%~8.79%;同一断面不同粉砂粒之间的TP,TFe和OM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断面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P<0.01).TP与OM和TFe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金刚桥、外环河桥与中心桥外,其余断面的TP与TFe和OM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85).
基于GIS的乌梁素海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的模糊模式识别
任春涛, 李畅游, 全占军, 曹有玲, 孙 标, 刘 刚
2007, 20(3): 68-74.
摘要(1465) PDF(90)
摘要:
利用基于MATLAB 7.0实现的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模型对2006年5—10月分布于乌梁素海各水体功能区的21个水质监测点的富营养化等级进行了模糊模式识别,并在GIS技术支持下,用Arcview的空间分析功能绘制富营养化等级识别结果、对富营养化状态影响权重最大的评价指标总氮(TN)含量和富营养化状态控制元素总磷(TP)含量对应的富营养化等级水体和地表水质等级水体的空间分布月变化Grid专题图.将富营养化状态变化及其分布区域与乌梁素海同期水质监测指标浓度变化及其分布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及验证.结果表明,富营养化等级识别结果的时空分布与实际情况相符,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富营养化等级定量的时空变化趋势.
人工湿地中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TN和TP的吸收
金卫红, 付融冰, 顾国维
2007, 20(3): 75-80.
摘要(1273) PDF(113)
摘要:
构建了潜流水平芦苇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污水,在近2年的研究中考察了芦苇的生长规律、 芦苇不同器官对TN和TP的吸收及季节变化,评价了植物吸收对湿地TN和TP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2个生长年内芦苇的生长规律不同,受第1年芦苇移植的影响,芦苇生长周期滞后,导致植物立枯生物量与活体生物量比例在2年中相同月差异很大.第2年芦苇地上生物量是第1年的3.9倍.芦苇组织中TN和TP含量遵循新鲜叶>成年根>新鲜茎的规律.新鲜植物组织中TN和TP含量变化相对不大,当植物枯萎时地上组织TN和TP含量明显下降.根中TN和TP含量在全年中基本维持稳定.植物净吸收随植物生长情况而改变,按全年衡算,当湿地进水TN和TP负荷分别为61.39和7.39 g/(m2·a)时,植物地上生物量吸收TN和TP分别占湿地TN和TP总去除量的46.0%和26.8%,植物吸收仍起到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
松花江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学评价
刘录三, 李中宇, 孟 伟, 郑丙辉, 胡显安
2007, 20(3): 81-86.
摘要(1832) PDF(112)
摘要:
1999—2005年对松花江下游江南屯断面及支流梧桐河断面进行了11次底栖动物生态调查.调查期间共发现底栖动物39种,其中水生昆虫21种,软体动物12种,环节动物4种,甲壳动物2种.江南屯与梧桐河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呈现显著差异,在发现的39种底栖动物中,仅有14种于两断面都有分布.分布于江南屯断面的主要底栖动物及其出现率为:纹石蚕100%,箭蜓80%,黑龙江短沟蜷80%,钩虾80%,二尾蜉60%,细蜉60%,灯蛾蜉60%,东北田螺60%.分布于梧桐河断面的主要底栖动物及其出现率为:黑龙江短沟蜷100%,东北田螺100%,扁蛭100%,珍珠蚌60%.从栖息密度来看,梧桐河断面中软体动物密度最大, 优势种为东北田螺,江南屯断面则以水生昆虫占优势.此外,两断面的底栖动物数量在不同年份也存在显著变化.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梧桐河断面多年处于中污染状态,江南屯断面的污染状况在总体上较梧桐河断面轻,这主要是由于梧桐河断面高负荷的耗氧有机物引起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匮乏,从而导致底栖动物的生存条件严重恶化.
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田美荣, 高吉喜, 张 彪, 乔 青
2007, 20(3): 87-92.
摘要(2195) PDF(98)
摘要:
提出生态社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其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通过生态流产生关系并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中.生态社区内部的主体是人和环境,并应具备生态适宜、环境健康、生活便利、景观优美、文化和谐及管理高效的特征;生态社区的动态发展变化包括空间和时间上的动态变化.通过系统功能中的物流、能流、信息流表征生态社区的空间变化,通过得分变化和弹性指标表征生态社区随时间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按照层次分析(AHP)法建立了以内部结构、系统功能、动态过程3个角度划分的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参照有关研究成果给出了具体指标的参考标准值.
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中微生物量的对比研究
向连城, 邱光磊, 郑丙辉, 刘佑华, 邱向阳, 苏一兵, 宋永会
2007, 20(3): 93-96.
摘要(1534) PDF(113)
摘要:
采用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对深圳布吉秀峰工业城污水进行现场中试研究.出水中有机物BOD5,CODCr及悬浮物去除率一般在80%以上,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中的污泥质量浓度2倍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曝气生物滤池中的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密度比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高出1~2个数量级.试验中曝气生物滤池的去除效果比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稍好,从反应器中污泥质量浓度(ρ(MLSS))及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数量的比较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
HZSM-5分子筛固定床分离水体中硝基氯苯异构体
郭照冰, 郑 正, 郑寿荣, 郑有飞
2007, 20(3): 97-101.
摘要(1465) PDF(92)
摘要:
以Al2O3为粘结剂对粉末状HZSM-5分子筛成型,并通过HZSM-5分子筛固定床分离水体中硝基氯苯异构体.研究流量对分子筛固定床动态吸附与温度、流量对固定床动态脱附的影响,得出其动态吸附-脱附最优化条件:吸附流量25 mL/h;处理量1.35 L/批次;脱附温度40 ℃;脱附流量10 mL/h.设计了双柱串联吸附实验,以直接高效分离水体中的对硝基氯苯与邻硝基氯苯.结果表明,采用双柱串联吸附-脱附工艺,可从硝基氯苯混合液中同时回收纯度高于95%的对硝基氯苯和邻硝基氯苯,且动态吸附-脱附实验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添加剂对燃料式熔炉固化垃圾焚烧飞灰特性的影响
田书磊, 王 琪, 汪群慧, 金 晶, 胡小英, 张兰河, 李润东
2007, 20(3): 102-107.
摘要(1350) PDF(82)
摘要:
采用燃料式表面熔炉,以废旧石英玻璃粉代替纯SiO2作为添加剂,对杭州某生活垃圾焚烧厂的焚烧飞灰,连续进行了6个多月、处理规模为500 kg/d的熔融固化中试分析,主要研究了添加剂对焚烧飞灰的熔融温度、重金属固定率、熔渣中重金属的浸出质量浓度、烟气中二英和其他污染物排放水平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结果表明:添加剂能有效降低飞灰的熔点,并使熔渣中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有所减少;同时也可显著提高重金属Cu和Zn的固定率,但对Pb,Cd和Cr的固定率影响不明显;当温度高于到达飞灰样品熔融温度时,所有飞灰样品的减容率均高于80%,飞灰样品的减容率依次为w(添加剂)为20%的飞灰>w(添加剂)为10%的飞灰>w(添加剂)为5%的飞灰>原灰. 二英总毒性当量浓度(以TEQ计)为0.053 ng/m3,远低于国家标准. 同时发现在一定运行条件下,排放烟气中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且运行期间系统稳定、可操作性强.
卫生和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夏季N2O释放的研究
张后虎, 何品晶, 瞿 贤, 邵立明, 余觊觎
2007, 20(3): 108-112.
摘要(1179) PDF(76)
摘要: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现场监测了杭州市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卫生填埋场和生物反应器填埋单元夏季的N2O释放通量,并讨论了相关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卫生填埋场覆土后N2O释放通量(以N2O-N计)随垃圾填埋龄的增加而大幅降低,其均值(18.07 μg/(m2·h))为生物反应器填埋单元(5.57 μg/(m2·h))的3倍多. 垃圾填埋龄、覆土土质与结构及填埋场操作方式是影响填埋场N2O释放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均主要通过改变覆土的理化特性而影响N2O的释放. 采用多元线性逐次回归分析得到:卫生填埋场N2O与覆土含水率和有机碳(SOC)质量分数构成的线性方程显著相关(R2=0.86,P<0.01);生物反应器填埋单元N2O的释放通量与覆土含水率、碳氮比(w(C)/w(N))和w(NO3-)构成的线性方程显著相关(R2=0.89,P<0.01).
白泥复合衬层防渗稳定性的研究
于海云, 金春姬, 刘兴超, 戚秀芝, 孙泽锋
2007, 20(3): 113-118.
摘要(1507) PDF(89)
摘要:
为考察白泥复合防渗衬层的防渗稳定性和对污染物的阻滞去除能力,利用自制击实渗透仪对白泥和亚粘土防渗衬层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白泥/亚粘土“夹层结构"复合衬层能保持低于国家防渗规范(10-7 cm/s)的防渗性,并对渗滤液中的重金属,CODCr和NH4-N具有较强的阻滞去除能力,可以与常用的亚粘土防渗衬层相媲美,不过其淋滤出水ρ(Cl)高,因此其长期防渗稳定性需进一步研究;60%白泥+40%亚粘土“混合式"复合衬层和白泥防渗衬层在渗滤液渗透作用下,其防渗性能不好,渗透系数超过国家防渗规范要求,因此不宜用于填埋场防渗.
磁场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李 帅, 边炳鑫, 周 正
2007, 20(3): 119-123.
摘要(1613) PDF(119)
摘要:
研究了磁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能够降低污泥比阻、降低污泥颗粒表面电极电位(zeta电位)、提高污泥离心脱水性能,改善了污泥脱水性能.考察了磁化时间和磁场强度对污泥比阻和污泥颗粒表面电极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3#磁场磁化30 min污泥的脱水性能得到最有效的改善;在磁场作用下,污泥滤液ρ(CODCr)和ρ(NH4)都在短时间内升高,随后降低并趋于稳定(ρ(CODCr)的最大变化率为60%;ρ(NH4)的变化率仅为5%).比较了3磁场不同位型对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行磁化效果明显优于垂直磁化,其对电极电位的影响较大(降幅达46.5%),但对比阻影响较小.通过不同药剂(FeCl3,PAM)与磁场联用的方法调理污泥发现,FeCl3和磁场联用时,污泥离心脱水速率(1 800 r/min,离心2 min)和离心脱水程度(4 800 r/min,离心30 min)较仅使用FeCl3时有显著的提高;但是磁场作用下FeCl3与PAM混用时,其作用效果不佳.
V2O5-WO3/TiO2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孙克勤, 钟 秦, 李明波, 李云涛, 黄丽娜
2007, 20(3): 124-127.
摘要(1202) PDF(141)
摘要:
对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用催化剂V2O5-WO3/TiO2的制备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TiO2凝胶,对凝胶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干燥和煅烧处理,然后通过浸渍法在TiO2上依次负载WO3和V2O5,最终得到V2O5-WO3/TiO2催化剂. 结果表明,TiO2凝胶的处理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和脱除NO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TiO2凝胶干燥温度为105 ℃时制得的催化剂活性较高,在实验条件下NO脱除率最高可达98.3%.
生态毒理
多环芳烃对海洋硅藻中肋骨条藻的光毒性效应
王丽平, 郑丙辉, 孟 伟
2007, 20(3): 128-132.
摘要(1233) PDF(92)
摘要:
许多生态毒理学研究尤其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表明,阳光中的紫外辐射(UV)能够促进多环芳烃的生物毒性. 以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中的常年主要优势种之一——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实验材料,选择2个环的萘,3个环的菲和蒽,4个环的荧蒽和芘5种寡环多环芳烃,在实验室内比较了它们在没有UV辐射和有UV辐射下对中肋骨条藻的毒性效应. 结果表明:在没有UV照射下,萘、菲、蒽、荧蒽和芘对中肋骨条藻的72 h EC50值分别比有UV照射下时高约1.9,8.4,13.0,6.5和5.7倍,其中蒽相差的倍数最大.在没有UV照射情况下,5种多环芳烃对中肋骨条藻种群生长的抑制作用强度表现为荧蒽>芘>蒽>菲>萘;而当系统中加入UV照射后,毒性强度变为荧蒽≈蒽>芘>菲>萘,表明UV照射不仅能够促进多环芳烃对中肋骨条藻的毒性,也能够改变它们对中肋骨条藻的相对毒性.
1,4-二氯苯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
石 瑛, 杜青平, 谢树莲
2007, 20(3): 133-136.
摘要(1231) PDF(127)
摘要: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1,4-二氯苯(1,4-DCB)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生长状况、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检测1,4-DCB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及其毒性机理.结果表明:1,4-DCB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效应表现出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4-DCB处理4 d后,蛋白核小球藻细胞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SOD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这表明1,4-DCB通过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引起脂质及其他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可能是1,4-DCB对蛋白核小球藻产生毒害效应的主要机制,受有机物污染后藻类作为饵料的价值降低.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同时检测水中多种肠道病毒
张崇淼, 刘永军, 王晓昌, 薛小平
2007, 20(3): 137-141.
摘要(1282) PDF(105)
摘要:
建立了一种利用通用引物RT-PCR技术检测水中肠道病毒的方法.利用脊髓灰质炎病毒1~3型,柯萨奇病毒B3型作为参考病毒株,根据肠道病毒RNA5′非编码区中具有高度同源性的序列来设计通用引物.比较了M-MLV酶和AMV酶的逆转录效果,AMV酶能够成功地从地表水和生活污水中逆转录病毒RNA,更适于实际应用.对比研究了PCR过程中的退火温度,c(Mg2+)等因素对RT-PCR检测结果的影响,选择退火温度55 ℃,c(Mg2+)为2 mmol/L的反应条件,优化了RT-PCR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水样中接种的连续稀释的病毒,确定了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38 CCID50.考察人工污染的地表水、污水、二级处理出水样品发现,检测灵敏度基本一致.该方法可应用在实际环境的肠道病毒检测中.
环境规划与评价
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十一五”规划研究
王志轩, 潘 荔, 赵鹏高, 石丽娜
2007, 20(3): 142-147.
摘要(1418) PDF(98)
摘要:
结合《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背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相关法规、政策、标准等,重点分析了达标排放率、排放总量、排放绩效、脱硫机组容量等主要目标的选择及目标值的确定方法,并对“十一五”末全国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脱硫机组容量进行了预测.预计到2010年,全国电力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将达到862×104 t,比2005年减少33.7%;全国烟气脱硫机组投运及在建容量将达到3.8×108 kW,占“十一五”末煤电装机总量的64.0%;全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绩效指标由2005年的6.4 g/(kW·h)下降到2.7 g/(kW·h).同时进行了“十一五”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的投资分析与风险分析.提出通过完善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制度,强化政策引导,加快脱硫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作用确保目标的实现.
改良生态足迹法在珠海的应用
李 翔, 舒俭民
2007, 20(3): 148-151.
摘要(1370) PDF(83)
摘要:
改良生态足迹法从环境、水资源两方面入手,对传统生态足迹法进行了改进.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改良生态足迹法对珠海2002年的生态足迹需求、供给和生态赢余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评估了珠海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2年珠海的生态足迹需求为3.492 8 hm2/人,供给为3.908 7 hm2/人,生态赢余为0.415 9 hm2/人,珠海的发展属于可持续性;其中水资源的生态足迹供给为0.635 8 hm2/人,需求为0.013 7 hm2/人,生态赢余为0.622 1 hm2/人;环境容量的生态足迹供给为3.489 5 hm2/人,需求为1.526 8 hm2/人,生态赢余为1.962 7 hm2/人.使用传统生态足迹法的计算结果却为:生态足迹需求为1.952 3 hm2/人,供给为0.316 4 hm2/人,生态赤字为1.635 9 hm2/人,珠海的发展属于不可持续性.而改良生态足迹法的计算结果更符合珠海的实际,对于其他城市的生态规划和建设也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区域持久性有机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王志霞, 陆雍森
2007, 20(3): 152-157.
摘要(1435) PDF(108)
摘要:
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工业点源和机动车排放了大量有毒污染物,加剧了城市居民的健康风险.在传统的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持久性有机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思想,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在GIS的环境中,集成了ISCST3(复杂工业源扩散模型)和传统风险评价中的多种风险源累积的风险评价模型,建立起以GIS为基础的RHRA(区域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区域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对由该区域固定源和移动源排放的有毒污染物引起的区域人类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浦区的致癌风险值为500~1.0×104,非致癌风险指数为1.32~85.70.模拟得到有毒污染物产生的健康风险等值线图显示,区域中健康风险的大小与道路机动车流量和工业点源的分布高度相关.
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实施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孙 宁, 吴舜泽, 侯贵光
2007, 20(3): 158-163.
摘要(1487) PDF(104)
摘要:
根据对“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数据的分析,得出全国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数量、分布、规模、达产率等现状,并发现现有设施普遍存在缺乏统一规划、工艺技术落后、设备市场混乱、市场化导向过重等四方面的主要问题.《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实施中存在新老项目协调困难、产业化支撑能力较弱、可研报告质量较差、工艺技术路线选择不当等主要问题.为加快该规划的实施进程,提出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过程性控制指标的制定、适时淘汰现有不能达标的设施、加快能力建设等建议.
POPs废物处置技术多目标决策筛选研究
赵娜娜, 李 丽, 易爱华, 罗程钟, 黄启飞
2007, 20(3): 164-167.
摘要(1475) PDF(86)
摘要: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国际上较为成熟的9种POPs废物处置技术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我国的POPs废物处置技术. 从经济指标、环境指标和技术指标3个影响因素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每个指标又细分为若干个子准则. 根据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专家咨询表,发放给POPs相关领域的专家打分. 采用matlab对评价结果进行数值分析,得到9种处置技术的总权重,其中分值最高的处置技术有:水泥窑共处置0.174 8,高温焚烧0.172 7;其次是安全填埋0.107 1,热解吸0.107 0,原位玻璃化0.103 0;最后是深井灌注0.086 9,超临界水氧化0.084 1,碱催化脱氯0.082 3,碱金属还原0.082 3.表明高温焚烧和水泥窑共处置是目前我国POPs废物处置技术的较佳之选.
大连市水土流失控制模拟研究
丁 华, 张 勇, 夏 进, 许 涛, 杜延红
2007, 20(3): 168-172.
摘要(1342) PDF(101)
摘要:
从控制大连市水土流失出发,结合大连市地表总体状况,根据水土流失通用方程,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分析原理,模拟计算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地面覆盖类型、地面覆盖率和水土流失控制距离等方面对水土流失造成的影响;分别计算了不同地表条件下控制水土流失的理论经济点和理论敏感点;定量分析了不同地表作用因子对控制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模拟结果表明:对水土流失影响最大的地表作用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其次依次为地面覆盖率、地面覆盖类型和水土流失控制距离;控制水土流失最基本的地表条件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1.78%,地面覆盖率不得低于41%,地面不得裸露,最基本的植被覆盖类型是草地,水土流失控制距离不得低于3 603 m.依据模拟结果,提出了控制大连市水土流失的措施.
“可持续生产”与“清洁生产”内涵辨析
夏传勇, 叶文虎
2007, 20(3): 173-176.
摘要(1403) PDF(113)
摘要:
就可持续生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而言,厘清可持续生产的含义并对可持续生产与清洁生产的内涵进行辨析十分必要.阐明可持续发展的确切含义,将其定义为与人、自然、社会相和谐的生产活动或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清洁生产含义,指出了可持续生产与清洁生产在实施层面、目标指向和内容维度三方面的区别:①清洁生产的实施层面仅局限于企业层面,而可持续生产却涉及到整个社会层面;②在生产活动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方面,可持续生产的目标指向比清洁生产更为全面;③可持续生产是在“技术”、“制度”2个维度上的双向拓展,而清洁生产仅是在“技术”维度上的单维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