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第20卷  第5期

目录
目录
封面+目录
2007, 20(5).
摘要(181) PDF(10)
摘要:
大气环境
北京大气中常规污染物的垂直分布特征
马志强, 王跃思, 孙 扬, 吉东生
2007, 20(5): 1-6.
摘要(1594) PDF(151)
摘要:
近地层大气中的污染物的垂直变化对地面空气质量有直接影响.2004年9月22日─10月30日,以北京325 m气象塔为观测平台,分别在气象塔的8,47,120和280 m处,对大气中的O3,CO,NO,SO2和NOx 5种污染物及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4项气象要素进行同步连续观测.5种污染物在各层日变化均明显,其中8,47和120 m 3层的变化一致,但280 m处的φ(O3)高于其下3层,夜间尤其明显.当φ(NO2)/φ(NO)小于25时,φ(O3)与该比值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8,47,120和280 m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72,0.58和0.57.主成分分析中,280 m处各主成分组成与其下3层完全不同,进一步表明该处的污染物与低层污染物分布规律不同,该处的污染物除受局地湍流扩散影响外,还显著受到区域水平输送作用的影响.
夏末秋初北京市区与背景区大气污染物的对比分析
温天雪, 王跃思, 徐宏辉, 马志强, 吉东生
2007, 20(5): 7-11.
摘要(977) PDF(133)
摘要:
在北京市区和背景区——河北兴隆县选点,对比两地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及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除O3外,北京市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均高于背景区,其ρ(PM10),φ(NOx)和φ(SO2)的平均值分别是背景区的1.6,3.1和4.0倍,而背景区φ(O3)平均值则是北京市区的2.2倍;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比较,夏末秋初基本上不存在SO2和NOx污染,大气污染物中超标最严重的是O3,北京市区与背景区的超标天数分别是46.9%和65.5%,其次是PM10,北京市区超标天数达到25%,背景区则全部达标;北京市区与背景区的大气污染物日变化特征明显不同,其中北京市区的日变化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表现出典型的城市特征,而背景区日变化受人为活动影响小.
北京夏季典型环境污染过程个例分析
范 清, 程水源, 苏福庆, 刘 震, 陈朝晖, 高庆先, 任阵海
2007, 20(5): 12-19.
摘要(965) PDF(98)
摘要:
对北京ρ(PM10)日均值和华北地区气象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北京夏季ρ(PM10)的变化过程与环境背景场组合系统明显相关,其典型的背景场演变过程为:①在ρ(PM10)上升阶段,副热带高压西伸较强,持续数天控制华北地区,具有均压和弱气压场的特征.在其控制下,受地形和周边边界层背景的影响,偏南气流将北京南部的污染物向北京输送和汇聚,ρ(PM10)呈逐日汇聚增长趋势.②冷锋逼近时的均压场和弱气压场是ρ(PM10)峰值出现的背景.③在冷锋后部的大陆高压前锋造成较强的区域性输送过程,而冷锋附近形成的湿沉降使ρ(PM10)下降,因此在强区域性输送过程与明显降水终止后常出现ρ(PM10)谷值.统计分析表明,北京夏季环境污染过程与大尺度环境背景场组合系统及其配置的污染物输送通道演变有明显的同步特征.该类组合系统所配置的背景场及其同步环境污染演变过程的特征具有普遍规律性,可为奥运期间环境污染过程的预测和控制提供参考.
深圳降水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对降雨酸性的贡献
刘 辰, 何凌燕, 牛文, 胡 敏
2007, 20(5): 20-25.
摘要(1298) PDF(107)
摘要:
有机酸可能对降水酸性具有重要贡献,尤其是深圳处于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光化学过程活跃,有利于有机酸的生成.对深圳市2004─2005年降雨中有机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量最高的有机酸依次为甲酸、乙二酸和乙酸,三者之和超过总有机酸浓度的98%;有机酸对阴离子总浓度的贡献约7%,对降水总自由酸度(TFA)的贡献约5%,上述各值均高于北京,深圳有机酸对降水的酸度有一定的贡献;深圳有机酸的湿沉降主要集中在夏季,此时酸性物质沉降量大,因此有必要减少夏季深圳有机酸的排放.
对环境空气质量预测中不利气象条件的研究
李时蓓, 戴文楠, 杜蕴慧
2007, 20(5): 26-30.
摘要(1293) PDF(110)
摘要:
评价区域内的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的重要因子.为寻找可能的最大影响,须设置可能发生的不利于污染物传输与扩散的气象条件.分别以城市和郊区的高、中和低架源为例,计算其在各种风速和稳定度组合情况下的最大地面浓度,利用Screen3模式,寻找各类污染源对环境影响最大时的不利气象条件,以及需关注的环境空气敏感点(区).结果表明:小风速和强不稳定度是城市和郊区2类源的不利气象条件;而城市源的不利气象条件还可能出现在小风速和稳定类的情况下. 由于城市高架源影响范围广,评价时更应关注整个评价区域的环境空气敏感点;虽然城市高架源的影响程度比郊区高架源小,但城市低架源的影响程度却大于郊区低架源.
上海近期酸雨变化特征及其化学组分分析
沙晨燕, 何文珊, 童春富, 陆健健
2007, 20(5): 31-34.
摘要(1321) PDF(111)
摘要:
依据上海1983─2004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对该地区酸雨的变化特征、离子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降水酸度呈波动性变化,特别是1997─2004年酸雨污染趋势加剧.对降水中离子含量的分析可知,酸雨主要为硫酸型和硝酸型.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降水pH与降水中碱性阳离子的关联序为Na+>NH4+> Ca2+> K+> Mg2+;pH与酸性阴离子关联序为Cl-> NO3-> SO42->F-.反映出上海降水的离子化学组成受海洋源影响较大.结果还表明,上海酸雨逐步由硫酸型转为硫酸型和硝酸型并重.
宝鸡市街尘中As和Hg含量及其环境风险评价
王利军, 卢新卫, 雷 凯
2007, 20(5): 35-38.
摘要(986) PDF(115)
摘要:
利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宝鸡市38个街尘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以研究街尘中As和Hg含量的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与中国土壤及其他城市街尘中的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宝鸡市街尘中w(As)为8.985~42.822  μg/g,平均值为19.764  μg/g,约为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11.2  μg/g)的1.8倍,是其他城市街尘w(As)均值的2~4倍;w(Hg)为0.483~2.318  μg/g,平均值为1.112 μg/g,约为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0.065  μg/g)的17.1倍,为其他城市街尘w(Hg)均值的10倍.工业区街尘中w(As)相对较高,商业区街尘中w(Hg)相对较高.利用污染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宝鸡市街尘中As和Hg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宝鸡市街尘中As的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765,地积累指数平均值为0.144,存在轻度的污染;Hg的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7.106,地积累指数平均值为3.425,呈现出偏重污染.
生态环境
青藏高原冰川雪细菌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张淑红, 侯书贵, 秦 翔, 王叶堂, 杜文涛
2007, 20(5): 39-44.
摘要(1423) PDF(106)
摘要:
通过荧光显微镜测定细菌密度,利用DGGE图谱和Shannon-Weaver指数分析细菌种类多样性,对青藏高原北部老虎沟12号冰川、南部东绒布冰川和东南部海螺沟2号冰川雪坑的细菌密度和种类多样性做了差异性分析. 结果表明:老虎沟12号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平均值比东绒布冰川和海螺沟2号冰川高,老虎沟12号冰川雪坑细菌种类多样性比东绒布冰川高,这与高原南、北部不同大气环流引起的大气微粒含量的差异性有关. 海螺沟2号冰川雪坑细菌种类多样性均最高,与该冰川所受的大气环流多样性最高相一致. 东绒布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平均值与南极点相近,与其远离人类污染,因而大气环境本底值低有关. 海拔高的东绒布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和种类多样性均比海拔低的海螺沟2号冰川和老虎沟12号冰川低,即二者与海拔高度呈反比.
香港灌丛植被的数量分类与环境关系分析
曾绮微, 李海生, 陈桂珠, 陈劲松, 黄超弘
2007, 20(5): 45-49.
摘要(1416) PDF(121)
摘要:
灌丛是香港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2005年1—3月在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大屿山岛)设置样地,利用组平均法(UPGMA)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香港灌丛群落进行聚类和排序分析. 结果表明,灌丛植被可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桃金娘、米碎花、岗松、苏铁蕨、大头茶、山油柑和细齿柃. DCA排序揭示了灌丛群落的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生态关系,DCA排序第1轴反映了灌丛群落所在环境的湿度梯度,排序图的对角线指示出海拔梯度,也反映了温度的变化. 结合物种多样性分析发现,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说明水热条件和海拔是制约灌丛植被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应用EQC模型评估灭蚁灵和十氯酮的环境归趋
吴 磊, 谢绍东
2007, 20(5): 50-56.
摘要(1645) PDF(76)
摘要:
应用EQC模型评估了灭蚁灵和十氯酮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行为和归趋. 结果表明,在稳定平衡状态下,灭蚁灵和十氯酮在土壤相中的残留率分别达95.6%和94.5%;在稳定非平衡状态下,灭蚁灵除直接排放到大气相、十氯酮除直接排放到水体相中外,还分别约有38%残留在排放相外,它们在大气相和水体相中的浓度水平和质量分布均很低,在沉积物相中则来自于水体相向沉积物相的沉降. 灭蚁灵主要通过大气相的水平迁移以及大气相和土壤相中的化学反应降解输出;十氯酮则主要通过水体相的水平迁移和土壤相的厌氧反应降解输出. 灭蚁灵的主要界面迁移过程是水体相向沉积物相的沉降,其次是沉积物相向水体相的扩散;十氯酮则是大气相向土壤相的迁移,其次是水体相向沉积物相的沉降和大气相向水体相的迁移.
三峡库区水环境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许 川, 舒为群, 罗财红, 曹 佳
2007, 20(5): 57-60.
摘要(1219) PDF(97)
摘要:
为研究三峡库区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风险,在介绍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根据三峡库区水质监测资料对水源水主要持久性有机物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进行健康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在所评价断面中,长江和嘉陵江汇合的寸滩断面污染较严重,健康危害的风险相对较大. 水源水6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为2.79×10-10~4.44×10-13 a-1,按年风险大小依次为DEHP>DBP>Pyr>NA>FLA>DEP;有机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的年总风险仅为3.70×10-10 a-1,远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5.0×10-5 a-1). 三峡库区水体中6种POPs污染所致的健康危害年风险度目前还处于很低水平,但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
Fe(Ⅲ)对太湖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竞争的影响
阎 峰, 储昭升, 金相灿, 胡小贞, 郑朔方, 庞 燕
2007, 20(5): 61-65.
摘要(1289) PDF(106)
摘要:
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研究Fe(Ⅲ)及其不同化学形态与EDTA,柠檬酸和羟基等配体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Fe(Ⅲ)浓度(18 μmol/L)高于强有机配体EDTA浓度(2.69 μmol/L)时,Fe(Ⅲ)主要以胶体和沉淀形态存在,但Fe3+及Fe(Ⅲ)的羟基配合物等藻类易于利用的化学态能维持较高的浓度,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都生长良好;Fe(Ⅲ)浓度(≤1.0 μmol/L)低于强有机配体的浓度(2.69 μmol/L)时,有机配体可以与Fe(Ⅲ)形成稳定的鳌合物; 可利用态的Fe(Ⅲ)浓度较低,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单位细胞叶绿素a质量、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光限制部分P-I曲线斜率都下降,但铜绿微囊藻变化较快,表明Fe(Ⅲ)与强有机配体络合造成的限制有利于四尾栅藻占据优势.
环境管理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实施有效性的评估
周丹平, 孙 荪, 包存宽, 蒋大和
2007, 20(5): 66-71.
摘要(1823) PDF(97)
摘要:
从管理程序、技术方法、内容设置、评价结论及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方面,建立了评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有效性的指标体系,包括“早期介入、公众参与的有效性、评审制度的严格性、工作程序的合理性、评价方法的实用性、技术手段的先进性、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合理性、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有效性、累积影响评价、替代方案、评价结论的明确性、规划评价结论的有效采纳、缓解和跟踪措施”等13项指标,并在对9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实施有效性评估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该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介入时机晚、替代方案较少、公众参与普遍流于形式和对累积影响考虑不够等.
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系统的应用
张 蕾, 席北斗, 王京刚, 霍守亮, 苏 婧
2007, 20(5): 72-78.
摘要(1407) PDF(87)
摘要:
准确预测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是构建与运行生活垃圾管理系统的首要条件. 我国大部分城市生活垃圾的历史统计数据稀缺,传统预测方法往往难以得到要求精度的预测结果. 在系统地分析生活垃圾产生量影响因素及因素间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VENSIM软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系统. 结果表明: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以较好地进行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解决了数据稀缺条件下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精确预测问题,为处理处置工艺的选择和规模的确定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可以在垃圾产生量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政策下系统的行为模拟.
有机垃圾填埋过程产甲烷量化模型研究
杨 军, 黄 涛, 张西华
2007, 20(5): 79-83.
摘要(1091) PDF(102)
摘要:
垃圾填埋场产生大量甲烷,收集这些甲烷不仅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可将其作为能源利用,而填埋场甲烷产量的预测是其利用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笔者介绍并分析了现有几种有关垃圾填埋场甲烷产量预测模型的不足;并从可降解有机组分的厌氧降解机理出发,对降解主要反应方程进行量化,由此推导出产甲烷量化模型. 结果表明:每kg动物、植物、纸类和木竹类垃圾(净垃圾)分别可产生0.578,0.331,0.270和0.319 kg甲烷;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有机垃圾填埋过程产甲烷量化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结果可靠,且结构简单、参数较少、易于量化,由于在计算过程中舍弃了其他不可降解组分的含碳量,因而比现有模型更加精准.
美国超级基金制度及其污染场地环境管理
谷庆宝, 颜增光, 周友亚, 郭观林, 李发生
2007, 20(5): 84-88.
摘要(2234) PDF(94)
摘要:
美国超级基金制度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污染场地管理制度,是多数国家建立土壤污染管理制度的范本.超级基金制度对于解决美国的污染场地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使工业界认识到,他们必须对曾经污染的场地承担责任.从美国超级基金制度建立的起因、基金经费来源与使用,污染场地的污染源、污染介质类型及场地管理程序与策略等方面,对该制度及其场地管理办法进行介绍.分析了超级基金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经费缺乏日趋严重、场地的修复耗时过长、缺乏评价超级基金实施效果的全面指标.通过分析超级基金制度的成功与不足,探讨其对我国污染场地管理的重要借鉴意义.
山西省火电和大气环境污染宏观控制预警研究
徐 进, 孔令辉, 金龙哲, 韩国刚
2007, 20(5): 89-92.
摘要(1245) PDF(108)
摘要:
采用能源弹性系数分析法,利用统计年鉴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提供的数据,对山西省火电行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现阶段的常规模式发展下,山西省火电行业污染严峻,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剧当前山西省大气污染严重的态势;定义火电生产弹性系数为0.8时的发展方式为预警模式,在该模式下污染可得到一定控制;只有当进入火电生产弹性系数为0.5的和谐模式发展时,才能大幅减少SO2和NOx的排放.建议通过采取强化宏观调控、严格审批以及加强技术改造,将山西省火电行业的火电生产弹性系数控制在0.8以下.
土壤环境
城市污水回用于山地绿化灌溉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性
陈牧霞, 地里拜尔·苏力坦, 马 媛, 蔺 娟
2007, 20(5): 93-98.
摘要(1346) PDF(90)
摘要:
新疆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国家级绿化示范基地的灌溉用水为雅玛里克山污水厂一级出水(乌鲁木齐生活污水出水). 在面积为59 hm2的污灌区布设了61个采样点,测定了表土(0~20 cm)中Cu,Zn,Ni,Cr,Pb,Cd的含量和pH,有机质(OM)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等土壤理化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地统计学的研究. 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GB15168-1995)限值;采样区的土壤重金属总体上属于轻度污染. Zn,Cr,Pb和Cd含量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Ni和OM含量及CEC的理论模型表现为高斯模型;Cu含量和pH的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 Pb,Ni,Cr,OM含量和pH,CEC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Cu,Zn和Cd含量均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 重金属a值最大的是Pb (450 m),而其他重金属的a值多集中在100~200 m,采用普通克立格最优内插法对未测点重金属,pH,OM含量和CEC进行最优估计,绘制了空间分布图,更直观地反映出了重金属元素及土壤理化参数的空间变异特征.
经济快速增长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影响研究
张 健, 陈 凤, 濮励杰, 彭补拙
2007, 20(5): 99-104.
摘要(1298) PDF(86)
摘要:
以苏锡常地区具有典型性的原锡山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时间的土壤取样点为研究对象,从时空转换角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1980—1995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动速率为0.59;1995—2000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动速率增加为0.74. 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1982—2005年原锡山市pH降低0.58,w(有机质)降低1.02 g/kg,w(全氮)降低0.16 g/kg,w(全磷)降低0.48 g/kg,w(速效氮)降低7.63 mg/kg,w(速效磷)增加26.16 mg/kg,w(速效钾)增加36.9 mg/kg,土壤含水率降低0.52%,土壤的相对质量指数降低3.06;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各指标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毒死蜱在小麦植株及土壤环境中的残留特性
毛应明, 王学松, 沈伟健, 马卫兴, 王 妍
2007, 20(5): 105-109.
摘要(1435) PDF(155)
摘要:
通过盆栽试验,利用固相萃取和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分析方法研究了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在小麦植株及其生长土壤中的残留特性. 结果表明:毒死蜱在小麦植株中的降解较快,施药21 d降解率均已超过99%,其中分蘖期比拔节期降解更快,施药14 d降解率已达99.56%,降解规律用指数方程拟合得不够好;毒死蜱在盐碱土中的降解比在通常的生长土壤中快得多,平均半衰期为11.04 d,其中在拔节期比在分蘖期土壤中降解快,降解规律符合指数方程. 毒死蜱在低浓度下降解的半衰期相对更长.
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有机物变化模型研究
霍守亮, 席北斗, 樊石磊, 刘鸿亮, 张 蕾, 苏 婧, 吕 鑑
2007, 20(5): 110-114.
摘要(1198) PDF(69)
摘要: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可以对渗滤液进行原位处理,同时加速垃圾的稳定化. 为了考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有机物质量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根据质量守恒和有机物降解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填埋场渗滤液中有机物质量浓度动态变化模型,采用四阶经典Runge-Kutta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数据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率定.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监测数据符合较好,说明该模型可以比较精确地预测填埋场渗滤液可降解有机物的质量浓度. 鉴于获取数据的限制,对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物从固相向液相的迁移速率常数(ls)和液相有机物降解的速率常数(l)的变化对模型的模拟结果影响较大.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试系统对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贾建丽, 李广贺, 钟 毅
2007, 20(5): 115-118.
摘要(887) PDF(84)
摘要:
微生物作为土壤石油烃生物降解的主体,其活性是提高石油降解效率的关键要素.在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环境条件的改变造成微生物特性及其降解活性的相应变化.与现场调研的土壤相比,生物修复中试系统中微生物密度提高了1个数量级,FDA活性提高了1.5倍.由于环境胁迫产生的诱导作用,除油微生物优势明显.中试系统运行稳定后,除油微生物密度比微生物总密度低1个数量级,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与除油微生物的密度变化更趋于一致.扫描电镜和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生物修复系统微生物以杆菌、球菌为主,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生物修复不同时期土壤与现场土样相比,其种群构成呈现各自的特点.在生物修复后期,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有所降低,在强化生物修复中试系统中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环境胁迫对微生物的种群多样性及其相对丰度都产生了诱导.
耐低温菌JH-9降解苯胺的动力学研究
韩 瑜, 马 放, 山 丹, 王继华, 郭静波, 王 晨
2007, 20(5): 119-123.
摘要(1391) PDF(127)
摘要:
研究耐低温菌JH-9在低温(10 ℃)条件下对不同初始ρ(苯胺)的生物降解情况,并采用反应动力学方程(Monod方程和Haldane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 结果表明,菌株JH-9在低温下可降解苯胺,当菌体初始质量浓度一定时,苯胺降解率及平均降解速率主要与初始ρ(苯胺)有关. 初始ρ(苯胺)较低时(<550 mg/L),其在120 h内可完全降解,且平均降解速率随着初始ρ(苯胺)的增加而升高,菌体降解过程中没有出现苯胺毒性抑制作用,遵循Monod方程;当初始ρ(苯胺)较高时(>550 mg/L),苯胺降解率及降解速率均有所下降,由于初始ρ(苯胺)过高对菌体产生了抑制作用,其降解过程以基质抑制型的Haldane方程为主.
活性炭对有机废气的吸附-缓冲实验及其模拟
俞筱筱, 高华生, 朱建林, 汪大翚
2007, 20(5): 124-128.
摘要(1055) PDF(134)
摘要:
负荷调节对有机废气治理工程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对有机废气质量浓度的均衡缓冲作用,利用活性炭可逆吸附-脱附能力,采用固定床吸附实验,测定了不同进气质量浓度下甲苯废气经活性炭柱吸附后出气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用色谱理论的流出曲线方程解释吸附缓冲现象、关联实验结果,对活性炭柱的缓冲效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活性炭对有机废气质量浓度的动态变化有着较好的缓冲调节作用,随着进气质量浓度的降低,缓冲效果越明显.最后,对负荷缓冲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医院用汞对市政污水中汞的贡献
施春红, 林 海, 柯真山, 菅小东, 兰 儒
2007, 20(5): 129-132.
摘要(1160) PDF(109)
摘要:
对经市政管网排入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医疗行业污水进行汞来源的调查研究.根据抽样定律确定了医院采样点的数量和位置,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采样点的汞含量,并根据采样点的排水量计算采样点的汞排放量.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汞排放量与医院床位数和门诊量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高碑店流域医疗行业汞排放总量为58.27 g/d,对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进水汞的贡献率为5.48%,表明医疗行业对于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进水汞的贡献并不是主要因素,要进行市政污水中汞来源的全面调查,必须对其他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对医院行业污水汞的减排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中小型肉类加工企业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和运行
邱金培, 于容朴, 于一凡, 郦 群, 白斯娜
2007, 20(5): 133-136.
摘要(1770) PDF(126)
摘要:
列举了肉类加工行业的几种常见污水处理工艺,并对各种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一个肉类加工污水处理的实际工程为例,进行详细的工艺单元设计和工程运行问题分析.案例主工艺为水力筛脱毛、预沉隔油、预曝调节、折板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工程投资为1 525元/t,污水处理成本为0.592元/t,系统出水可以稳定达到行业相关标准(一级).
特别约稿
生态资产概念、特点与研究趋向
高吉喜, 范小杉
2007, 20(5): 137-143.
摘要(1395) PDF(82)
摘要:
针对目前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生态资产中易混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界定;在阐述生态资产概念、特点的前提下,指出生态资产研究应在目前已有的静态生态资产研究的基础上,以动态和开放的视角开展生态资产耗损、生态资产转移等研究;初步构建了生态资产研究体系和应用框架,探索了生态资产研究趋向,提出生态资产研究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在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实现其价值.
门头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分析
韩永伟, 高吉喜, 拓学森, 田美荣, 冯朝阳
2007, 20(5): 144-147.
摘要(1056) PDF(87)
摘要: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风力侵蚀模型,研究了门头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能力,并评价了其生态经济价值.结果表明:门头沟生态系统每年可以减少土壤的水蚀量为14.93×104 t/a,风蚀量为2 254.38×104 t/a;土壤保持能力在空间上呈现很大的差异性,总体上植被覆盖度高且坡度小的地区土壤保持能力最强,而植被覆盖度低且坡度较大的山地土壤保持能力最弱.土壤保持功能总价值为58 198.83×104 元/a,其中减少水蚀功能价值为442.83×104 元/a,减少风蚀功能价值为57 756×104 元/a.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刘军会, 高吉喜, 耿 斌, 吴黎军
2007, 20(5): 148-154.
摘要(1116) PDF(154)
摘要:
基于1988,1995和2000年3期Landsat TM数据,采用遥感,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①减少的耕地主要转为草地,增加的耕地也主要源于开垦草地;②耕地转为草地的空间分布较均匀,草地转为耕地的区域差异明显;③1988—1995年和1995—2000年2个时段参加变化的土地数量差异显著;④增加的沙地主要源于草地退化;⑤景观异质性上升,结构趋向均衡化,稳定性增强,受人类干扰程度在加大.
京西门头沟区自然植被滞尘能力及效益研究
冯朝阳, 高吉喜, 田美荣, 林 栋, 吕世海, 刘尚华
2007, 20(5): 155-159.
摘要(1130) PDF(90)
摘要:
利用2006年夏季实地测量的植物叶片滞尘数值,得出常绿乔木、落叶阔叶乔木、灌木以及草地4种不同植物类型的平均滞尘能力,再将其与用遥感方法估算出的叶面积指数以及植被统计数据相结合,评估了门头沟区自然植被总体的滞尘能力、滞尘量与滞尘效益.结果表明: 自然植被具有明显的滞尘功能,门头沟区自然植被的年滞尘量为39.47×104 t,由此带来的滞尘效益价值为67.10×106元;灌木林和落叶阔叶林2种植被类型,是研究区自然植被滞尘能力和年滞尘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常绿乔木的滞尘时间长于其他任何植物种类,其年滞尘量与滞尘能力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生态资产空间流转及价值评估模型初探
范小杉, 高吉喜, 温 文
2007, 20(5): 160-173.
摘要(1217) PDF(74)
摘要:
生态资产空间流转及价值评估是对当前国内外生态资产研究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必要完善.根据生态资产在现实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同区域间的多种流转现象,在阐述生态资产空间流转概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生态资产空间流转的内涵和研究意义;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2个层面,分析了生态资产空间流转形式及其驱动因子;明晰了区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因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迁的过程;提出区域生态资产空间流转价值评估模型,并用实例说明其应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