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格局的识别与构建 ——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例

崔雯婧 魏源 苏海磊 刘雪松 武大勇 张娜 季宁宁

崔雯婧, 魏源, 苏海磊, 刘雪松, 武大勇, 张娜, 季宁宁.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格局的识别与构建——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例[J]. 环境科学研究.
引用本文: 崔雯婧, 魏源, 苏海磊, 刘雪松, 武大勇, 张娜, 季宁宁.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格局的识别与构建 ——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例[J]. 环境科学研究.
Identif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Framework for National Parks as the Core of Nature Conservation Areas: A Case Study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Belt of Wuyishan National Park[J].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it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Framework for National Parks as the Core of Nature Conservation Areas: A Case Study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Belt of Wuyishan National Park[J].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格局的识别与构建 ——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例

Identif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Framework for National Parks as the Core of Nature Conservation Areas: A Case Study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Belt of Wuyishan National Park

  • 摘要: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举措,具有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首要功能.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其与周边社会经济发展带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为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石. 本文以我国典型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依托最小阻力模型(MCR)提取潜在生态廊道,进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结果表明:①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及其区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域面积为5262.2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35%;区域内整体生态系统敏感性较弱,极敏感区域面积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7%. ②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及其区县生态源地面积为4867.7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35%,主要分布武夷山国家公园,光泽县内乌君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邵武市北部云灵山旅游区、西南部将石自然保护区、万峰山省级森林公园和龟山谷省级森林自然公园,武夷山市北部黄龙岩省级自然保护区,建阳区庵山省级森林自然公园、金峰山省级森林自然公园等地. ③识别生态廊道18条,总长度781.86 km,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核心,呈网格状的空间分布特征. ④提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及其区县的“两核、三屏、多点、多廊”生态安全格局. 研究结果可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
  • HTML全文浏览量:  2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8-11
  • 录用日期:  2023-10-30
  • 修回日期:  2023-10-30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10-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