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碳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汉志 贾俊松 刘淑婷 陈地兰

黄汉志, 贾俊松, 刘淑婷, 陈地兰. 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碳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
引用本文: 黄汉志, 贾俊松, 刘淑婷, 陈地兰. 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碳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
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Sink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00 to 2020[J].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itation: 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Sink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00 to 2020[J].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碳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Sink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00 to 2020

  • 摘要: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碳汇贡献区,探究其碳汇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有利于促进该区域的减碳增汇和低碳发展。该文基于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利用标准差椭圆、重心迁移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碳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时间上,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碳汇总量和强度均在波动上升,但中下游地区的碳汇强度在时序上波动较频繁,林地为最大的碳汇用地,年均固碳量在6817.66×104 t左右。②空间上,省域尺度下的碳汇强度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碳汇总量和林地碳汇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一致性,集中分布在中上游且呈现先扩张后收缩并向西迁移的特征;水域碳汇主要在中下游,呈现向西跃进的扩张态势;草地及未利用地碳汇集中分布于川西高原且范围有所收缩。③重心迁移上,林地碳汇与碳汇总量的迁移轨迹相似,先向东北后往西分别迁移18.81和17.76 km;草地碳汇向北迁移21.76 km,未利用地碳汇向西迁移32.38 km;相比之下,水域碳汇迁移距离最长,累积向西跃进约73.46 km。④影响因素上,长江经济带碳汇大小受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自然因子影响最大,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国家政策、土地利用强度影响也较为显著;任何两个驱动因素交互作用后的影响力均大于单一因子。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碳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差异显著,为此建议各地区应寻求差异化的低碳路径和优化碳汇用地结构并通过制定环境政策和土地利用规划等促进地区碳汇潜力提高和低碳发展。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9
  • HTML全文浏览量:  5
  • PDF下载量:  1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4-06
  • 录用日期:  2023-06-20
  • 修回日期:  2023-06-20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6-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