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气专刊

序 言
——《环境科学研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气专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绿色发展理念,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向污染宣战。
为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2017年4月召开的国务院第170次常务会议确定由原环境保护部牵头,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工信部、气象局、卫生健康委员会、高校等多部门和单位协作,组织开展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以下简称“大气攻关”)。生态环境部以“1+X”模式成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汇聚295家科研单位、2903名优秀科学家和一线科研工作者协同攻关,形成了“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的“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模式,建立国内最大的空天地综合立体观测网,打破数据孤岛,建成大气数据管理与共享平台。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大气攻关项目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在成因机理、影响评估、预测预报、决策支撑、精准治理方面实现了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全面弄清了区域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精准识别了区域污染排放特征和重点问题,为地方“送科技解难题、把脉问诊开药方”,科技支撑各地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源清单,开展源解析,找到病源病灶,支撑各地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大气攻关项目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大气污染治理的精准性和科学性,科学支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圆满收官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助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下,与2016年相比,2020年“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0%,重污染天数减少了60%。北京市PM2.5浓度由2016年的73 μg/m3下降到2020年的38 μg/m3,重污染天数由34天下降到了10天,公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大气攻关项目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大气攻关成效得到了李克强总理和丁仲礼副委员长的高度评价,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特别是PM2.5浓度显著降低的同时,臭氧污染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优良天数仅次于PM2.5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仍面临的严峻形势,仍任重道远。这需要大气环境领域的科技人员牢固树立家国情怀,践行环保铁军精神,继续奋力攻关、久久为功,全力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十四五”时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供科技支撑。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以“科技支撑,集中攻关,精准施策,打赢蓝天保卫战”为主题出版这期专刊,回顾、总结我国大气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展示支撑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与大气攻关项目研究成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李海生
2021年1月
-
-
-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采暖季PM2.5化学组分变化特征
2021, 34(1): 1 doi: 10.13198/j.issn.1001-6929.2020.12.04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立体观测网支撑作用
2021, 34(1): 11 doi: 10.13198/j.issn.1001-6929.2020.12.10
-
-
-
基于烟雾箱模拟的己烯醇与O3气相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2021, 34(1): 41 doi: 10.13198/j.issn.1001-6929.2020.12.09
-
德州、北京重污染过程PM2.5中PAHs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2021, 34(1): 54 doi: 10.13198/j.issn.1001-6929.2020.11.18
-
- 上一个专辑:“场地土壤污染防治”专刊
- 下一个专辑:新冠肺炎疫情与生态环境研究专刊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