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与O3协同防控科技攻关成果专题

2017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设立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由生态环境部牵头,会同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校等多部门和单位,集中优秀科研团队,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重点行业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技术、居民健康防护等开展集中攻关. 生态环境部探索“1+X”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机制,组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 2020年,生态环境部陆续启动系列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复合污染协同防控科技攻关先导项目和城市二期“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本专题将展示2017年以来大气攻关系列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本期内容涉及大气环境监测体系、O3前体物减排路径、区域和城市PM2.5与O3污染特征分析等研究内容. 专题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推动我国PM2.5与O3复合污染协同防控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
我国重点区域环境大气VOCs监测体系现状及发展方向
2023, 36(5): 857 doi: 10.13198/j.issn.1001-6929.2023.02.19
-
重点工业涂装行业VOCs减排路径与潜力评估
2023, 36(5): 866 doi: 10.13198/j.issn.1001-6929.2023.03.04
-
2018—2021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与O3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
2023, 36(5): 875 doi: 10.13198/j.issn.1001-6929.2023.02.03
-
天山北坡典型工业城市冬季大气铵盐污染特征及其赋存形式
2023, 36(5): 887 doi: 10.13198/j.issn.1001-6929.2023.03.02
- 下一个专辑:PM2.5与O3协同防控科技攻关成果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