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专题

“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中,我国政府都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议题. 脆弱生态系统易发生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重大问题,是自然生态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我国脆弱生态系统分布面积广大,主要分布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以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 为了解决以往生态治理研究工作实施效果评价缺乏、忽视生态技术应用、忽略生态技术地域和经济适宜性等问题,科学技术部于2016年启动“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紧紧围绕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科技需要,重点支持生态监测预警、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退化草地修复、生态多样性保护技术等技术模式研发与典型示范. 在系列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下,众多学术团体在典型生态脆弱区开展了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动态及机制研究、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研究以及面向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生态修复模式研究等,积累了生态监测-评价-修复-产业全链条的技术研发经验,提出了数量众多的脆弱生态区生态治理、生态产业、生态富民相结合的系统性技术模式. 本专题总结了典型脆弱生态区——北方风沙区和干热河谷区的相关研究成果,希望其可为脆弱生态系统更高质量保护和修复,以及“十四五”提出的“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供有效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