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场地土壤污染防治”专刊

序言

《环境科学研究》“场地土壤污染防治”专刊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场地土壤污染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工矿业活动导致的场地土壤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给人居环境安全等造成不利影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历经土壤环境基础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试点示范、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一系列重要过程,从无到有开启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历史进程,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进一步指出要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完成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腾退土地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十三五”期间,顺利完成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双90%”的目标任务,初步遏制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基本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依法依规对2万多个关闭搬迁企业用地开展调查,将900多个地块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有力整治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将1.3万多家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发布污染地块、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等部门规章,制定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等系列标准规范。与此同时,应该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尚未根本改变,土壤污染防治与“美丽中国”目标要求还有差距。2021年,生态环境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出要防范工矿企业新增土壤污染,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有序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支撑引领作用,“十三五”期间科学技术部启动并实施“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大力推进我国场地土壤污染防治科研工作。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家级社会公益非营利性环境保护科研机构,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创新性、基础性重大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致力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决策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科技支撑。截至2021年,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国内数十家优势产学研单位,成功申报并获批场地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课题10余项。在大型石化场地、铬和锑污染土壤、区域土壤复合污染综合治理、修复后土壤与场地安全利用以及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体系等科研领域,面向场地修复治理与风险管控主战场,踔厉奋发,开展系统性的科技攻关,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为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提供了扎实的科技支撑。

场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科技工作者牢牢把握“环保科技的人民性”,联合攻关、协同作战,坚持以解决突出土壤环境问题为目标,提出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学术观点和成果,搭建可复制推广的综合整治技术方案与模式,为我国场地土壤污染防治提供高水平的科技支撑。2022年下半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东北重工业区场地复合污染综合治理技术与集成工程示范”项目首席专家谷庆宝研究员,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相关场地专项项目团队,组织与策划了“场地土壤污染防治”专刊,分设场地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污染场地修复关键功能材料、污染场地绿色修复技术与工艺、场地修复模拟与可视化模型等4个栏目,以期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方面重要科学问题的认识和交流,创新与探索土壤污染防治的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范式,集成展示支撑净土保卫战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供相关领域的同行和决策管理者参考。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实现污染场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净土保卫战目标,做出更大的学术贡献。

 

李发生

2023年1月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末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