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第13卷  第6期

目录
目录
封面+目录
2000, 13(6).
摘要:
大气环境
和田降尘与浮尘、扬沙、沙尘暴关系的研究
关 欣, 李巧云, 文 倩, 孙春玲, 李建华, 张凤荣
2000, 13(6): 1-3.
摘要(1541) PDF(114)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探索了新疆和田扬沙、沙尘暴、大风和浮尘产生的原因及发生规律与土壤降尘量的关系及其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和田地区的降尘受浮尘、扬沙、沙尘暴日数和强度的影响,对土壤有重要作用。
马鞍山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与污染控制方案
巫建光, 蒋海贵, 解义勇
2000, 13(6): 4-7.
摘要(1209) PDF(99)
摘要:
概述了马鞍山市二氧化硫污染现状,预测了规划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提出了污染控制目标。针对该市冶金和电力等主要行业重点源二氧化硫排放及防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和重点治理项目。2000,2005和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可分别达到5.628万,5.005万及4.608万t,城区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将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安阳市区二氧化硫污染总量控制研究
陈雅芬, 赵万里, 郭希红
2000, 13(6): 8-11.
摘要(1276) PDF(89)
摘要: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纲要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预测了近期、中期、远期SO2排放量和控制总量,确定了SO2排放总量与环境空气质量之间的相应关系,并以改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为目标,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综合防治方案,为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对“两控区”的控制目标奠定了基础。SO2防治方案已经安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技术和方法
生物过滤塔降解挥发性有机物动力学模型
李国文, 马广大, 胡洪营, 郝吉明
2000, 13(6): 12-15.
摘要(1570) PDF(94)
摘要:
提出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生物降解新机理——吸附传递生物降解机理,建立了模型动力学方程,选择活性炭为滤料,以甲苯为VOCs代表,求取模型参数,获得了VOCs生物降解经验方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速度场系数在烟气流速测定中的应用与研究
高小晋, 易 江, 韩保光, 胡 伟
2000, 13(6): 16-18.
摘要(1652) PDF(120)
摘要:
烟气流速测定是气态污染源排放总量监测的重要内容,关键问题是如何将连续监测系统的固定点烟气流速转化为监测断面的平均烟气流速。通过用参比方法对连续监测系统流速测定值进行校准,求出该监测断面的速度场系数。通过对两套连续监测系统的校准全过程的研究,证明速度场系数为一基本稳定值,经一段时间复验后其变化仍在容许范围之内,可用其对连续监测系统进行流速校准。
基于遗传算法的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
李祚泳, 彭荔红
2000, 13(6): 19-21.
摘要(1703) PDF(127)
摘要:
遗传算法是一种全局优化的随机搜索方法,适用于模型参数寻优。将遗传算法用于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CMB方程组中参数的优化,得到各污染源对大气颗粒物的优化贡献率。该方法应用于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结果与用其他多种源解析法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理论分析和应用实践表明了遗传算法用于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具有简便、准确和实用性强等特点。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我国有机污染分析中的应用
张莘民, 程 滢
2000, 13(6): 22-25.
摘要(1462) PDF(122)
摘要: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依靠超临界流体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快速、高效、不使用或少量使用有毒溶剂、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由于它优于传统的索氏提取法和液—液萃取法等,不仅在萃取土壤、粮食等固体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发挥了卓越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萃取固体吸附剂所富集的水质或空气中的有机化合物而进一步扩大了应用范围,因而在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水污染治理
聚硅酸金属盐类混凝剂的絮凝机理研究
许佩瑶, 卢素焕, 张振声, 朱洪涛
2000, 13(6): 26-29.
摘要(1469) PDF(162)
摘要:
以粉煤灰、硫铁矿渣为原料制备出系列聚硅酸金属盐类絮凝剂。采用Ferron分光光度法对其形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聚硅酸金属盐类的最优形态Alb 和Feb 含量明显增加,产品稳定性增强。从理论上初步分析了这类絮凝剂高效混凝的原因。
膜-生物反应器与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啤酒废水试验
王连军, 荆 晶, 刘晓东, 孙秀云
2000, 13(6): 30-33.
摘要(1244) PDF(96)
摘要:
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由于用膜组件代替传统的二沉池而具有普通活性污泥法无法比拟的优点,研究对膜-生物反应器及普通活性污泥法的COD和NH3 -N去除效率、降解动力学、微生物组成、活性污泥粒径分布等方面作了比较。
高效复合混凝剂净化含油废水技术试验
王庆生, 李捍东, 张国宁, 吴宏杰, 梁存桢, 常冠钦
2000, 13(6): 34-36.
摘要(1393) PDF(88)
摘要:
采用高效混凝剂处理油田含油废水,对破乳、混凝沉降、粗粒化等单元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混凝剂及破乳剂是净化含油废水的技术关键,工艺采用的混凝剂为NTCF及破乳剂CW01,试验可将CODCr 从932 mg/L降至125.4 mg/L,最佳可降至77.88 mg/L,排水口含油量降至8.7 mg/L,透光率达到96%。
在TiO2催化剂上菲的光催化氧化反应研究
潘海祥, 傅家谟, 盛国英, 肖贤明, 闵育顺
2000, 13(6): 37-39.
摘要(1955) PDF(86)
摘要:
选择TiO2 粉末催化剂,在发射光谱为254 nm的15 W紫外灯照射下,反应液中Al3+,Fe3+和H2O2 浓度增加能提高菲的降解率;TiO2 表面载银量的增加能提高降解速度;TiO2 投入量在一定范围内随投入量的增加,光催化降解菲的速度也增加,但当投入量较多时又能降低降解速率;在酸性条件下,菲易被光催化降解;菲的起始反应浓度与反应速度成负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
过渡金属离子调变对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
张 颖, 李朝晖, 杨凌霄, 王桂茹
2000, 13(6): 40-42.
摘要(1513) PDF(98)
摘要:
考察过渡金属离子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过渡金属离子对催化剂TiO2的光催化调变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加入Cu(Ⅱ)可以大大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反应75 min,可使活性艳蓝X-BR的CODCr的去除率达75%以上,对于活性艳红X-3B和活性艳黄X-6G的CODCr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过渡金属离子的调变作用是由于低价的金属离子与H2O2作用生成*OH自由基所致。
珠江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中丁基锡的初步测定
严 峻, 张 干, 闵育顺, 盛国英, 傅家谟
2000, 13(6): 43-45.
摘要(1419) PDF(86)
摘要:
以正己烷和正己烷∶乙酸乙酯(1∶1)序列萃取沉积物中的丁基锡,以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联用仪(GC-AED)对珠江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中的丁基锡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珠江三角洲沉积物中存在较为广泛的丁基锡污染,其中三丁基锡(TBT)的浓度范围约为20~380 ng/g(干样),其区域面源背景在n×10 ng/g(干样,n<10)水平。珠江广州河段、黄埔港水域以及澳门外港表层沉积物中三丁基锡的含量较高,与航运和船舶修造有关。
清洁生产
干介质微波辐射加热法合成蒽醌的研究
夏越青, 傅大放
2000, 13(6): 46-48.
摘要(1264) PDF(93)
摘要:
采用干介质为催化剂,微波辐射加热合成蒽醌反应速度快,产率高,污染小,是一种很有研究与应用价值的清洁生产方法。笔者通过正交试验观测了微波辐照条件下合成蒽醌的最佳反应条件,着重研究了邻苯甲酰苯甲酸环化脱水缩合生成蒽醌的产率与微波功率、微波辐照时间、邻苯甲酰苯甲酸与催化剂配比、热浴物质混合配比间的关系。
环境管理
水环境功能区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禹雪中, 苏德慧, 黄金池, 崔青安, 杨志轩, 张爱华
2000, 13(6): 49-51.
摘要(1238) PDF(98)
摘要:
介绍了水环境功能区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系统结构、系统特点,提出将水环境相关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结合,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快捷、方便的决策支持。采用该系统能够以水环境功能区管理为目标,提供水环境数据维护、数据查询、水质评价、统计分析、水质预测等功能,将各种水环境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表达。该系统的运用,可以替代传统的信息处理方法,提高水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综述
内分泌扰乱化学品对动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邱东茹, 吴振斌, 贺 锋
2000, 13(6): 52-55.
摘要(1479) PDF(106)
摘要:
介绍了内分泌扰乱化学品(EDCs)的作用机制及其对野生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内分泌化学品可能与性激素受体、甲状腺素受体和其他受体(如芳烃受体)结合,也可能通过影响动物体内激素的代谢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调控作用。各实验室的重复实验不支持环境雌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的结论。已报道过的人体和野生动物生殖缺陷中具有充分证据的暴露-效应关系的实例为数不多。尽管野生鱼类变性是英国河流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但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污水处理场出水中的天然和合成雌激素足以引起鱼类的变性反应,而不是先前怀疑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降解产物。目前尚不能对EDCs对人体和野生动物的健康风险作出正确评价,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藻细胞特性对净水工艺的影响研究
余国忠, 刘 军, 王占生
2000, 13(6): 56-59.
摘要(1388) PDF(154)
摘要:
以藻细胞的基本特征为基础,概括了目前净水工艺除藻的一般方法和原理,分析阐明了藻细胞特征对净水工艺的影响机制。